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能量代谢仪测定肥胖儿童的静息能量消耗情况,以探讨安静状态下代谢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同时比较各预测公式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年龄在7~14周岁的儿童。应用间接测热法测静息能量消耗,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体脂、去脂体质量等体成分。以预测公式值与实测值误差在±10%之内为可以接受的“准确”,超过10%为“高估”,低于10%为“低估”。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72例,其中超重/肥胖组42例,平均年龄(10.4±1.7)岁,体质量指数(24.76±3.16)kg/m2;对照组共30例,平均年龄(10.4±2.0)岁,体质量指数(15.07±2.11)kg/m2。静息能量消耗以kJ/(kg·d)表示,校正性别、年龄的影响因素后肥胖组儿童每天静息能量消耗[(116.45±20.46)kJ/(kg·d)]明显低于对照组[(138.49±38.77) kJ/(kg·d)](P=0.000)。各预测公式准确性尚无一致性定论,研究对象实测值与Harris-Benedict、Schofield、WHO、Mifflin、Cunningham、Liu、Jia公式完全符合的准确率分别为50%、47.6%、42.9%、47.6%、33.3%、42.9%、40.5%。结论 肥胖儿童静息能量消耗低于正常儿童,与间接测热法比较,各预测公式准确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2.
儿童期肥胖增加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心血管代谢风险(CMR),并可持续至成人,使代谢性疾病低龄化。近年发现,尿酸、视黄醇结合蛋白4、维生素D、颈围等与肥胖儿童CMR密切相关,可作为CMR的预警指标,为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新靶标。认识预警指标与代谢风险的关系、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助于早期识别有CMR相关因素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血清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神经调节蛋白4(Nrg4)及锌α-2糖蛋白(ZAG)与肥胖及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5~14岁肥胖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体脂百分比(FM%)、血压、腰围身高比(WHtR)和体重指数标准差(BMISDS);测定ALT、AST及糖脂代谢指标;根据血压及糖脂代谢,将肥胖儿童分为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UO)和代谢健康型肥胖(MHO)。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结果 192例肥胖儿童(男138名)纳入分析,平均年龄(10.59±1.93)岁,平均BMISDS 2.86(2.38,3.26)。肥胖儿童中检出MUO 164例(85.4%),MHO 28例。校正年龄后,MUO组血清脂联素、Nrg4水平低于MHO组(P<0.05),两组瘦素、Z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MUO组血清瘦素水平与 BMISDS、FM%、WHtR呈正相关(P<0.05);脂联素与年龄、ALT、AST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0.05);Nrg4与BMISDS、WHtR、ALT、AST呈负相关(P<0.05);ZAG与FM%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和Nrg4是肥胖儿童代谢保护因子;ROC曲线显示,脂联素与Nrg4评估肥胖儿童代谢风险的界值点分别为5.56 μg·mL-1和5.5 ng·mL-1结论 肥胖合并代谢紊乱的儿童青少年血清瘦素、ZAG 水平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而脂联素、Nrg4水平与代谢紊乱程度相关。这些脂肪因子对于识别和干预肥胖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充足的营养不仅是维持机体生存的基础,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然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疾病状态下住院患儿营养消耗和营养不良的现象令人担忧,病程迁延和重症患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甚至呈进行性恶化趋势[1]。国外研究显示住院患儿营养不良的患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探讨肥胖患儿腹部脂肪分布和含量并分析其与体格测量及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及内分泌科就诊的60例肥胖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性别、年龄,测量身高、体重、体成分、腰围、血压,空腹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以及肝脏B超,并计算体质指数Z评分(BMI-Z)、腰围身高比(WHtR)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腹部MRI扫描图像计算腹部皮下脂肪(SAT)含量、内脏脂肪(VAT)含量及腹部总脂肪(TAAT)含量,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肥胖患儿腹部脂肪组织含量与体格测评及其代谢紊乱指标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腹部不同部位脂肪预测其代谢紊乱的准确性。结果:60例患儿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9.2±1.4)岁。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均与其BMI-Z(r=0.60、0.46、0.59)、体脂百分比(r=0.64、0.67、0.68)、WHtR(r=0.60、0.57、0.61)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SAT和TAAT均与收缩压(r=0.47、0.49)、甘油三酯(r=0.33、0.35)、HOMA-IR(r=0.33、0.28)等呈正相关(均P<0.05)。为校正各变量间的混杂干扰作用,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均与体脂百分比(β=0.59、0.66、0.65)及WHtR(β=0.53、0.63、0.59)相关(均P<0.01)。ROC曲线显示,SAT对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评估性能更好,VAT则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评估性能更好(曲线下面积=0.68、0.69、0.69,95%CI 0.54~0.82、0.55~0.84、0.53~0.85,P=0.017、0.014、0.019)。结论: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及WHtR密切相关,随腹部脂肪含量的增加,发生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增高,并呈现部位差异。临床评估肥胖患儿腹部脂肪预测代谢风险时,应在BMI-Z基础上,结合腰围和体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龋病儿童的营养状况和患龋的影响因素,提高对儿童龋病危害的认识。方法:调查龋病儿童的家庭状况、喂养行为、刷牙习惯并进行体格测量,膳食分析营养状况和评估口腔咀嚼功能。 结果:龋病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喂夜奶持续时间、零食频次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是否睡前刷牙和是否监督刷牙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病组儿童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蛋白质成分、体脂含量,膳食摄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维生素A、B1、B2、C,烟酸、胆固醇、叶酸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而在体成分中的无机盐含量、骨骼肌含量、维生素E、血液维生素D水平两组之间无差异。在咀嚼不同食物的评估中,龋病组儿童咀嚼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龋病儿童由于龋齿引起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和崩解,影响儿童的口腔咀嚼功能,长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使得龋病儿童生长发育落后。预防和控制乳牙龋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骨密度与人体成分、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儿童骨骼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健康体检门诊和肥胖儿童门诊就诊的6~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同时测定人体成分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共纳入儿童1 138 例,其中正常体重组606人,超重肥胖组532人。总体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为22.5%(正常组14.7%、肥胖组31.4%);肥胖组儿童平均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组儿童骨密度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P<0.001),与25-(OH)D呈正相关(P=0.001)。而肥胖儿童骨密度与BMI、腰围身高比(W/H)、体脂%(FM%)均呈负相关(P<0.001),与骨骼肌%(P=0.008)、25-(OH)D水平(P=0.001)均呈正相关,无论正常或肥胖儿童,骨密度与血清ALP、钙、磷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儿童25-(OH)D水平不足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均可影响骨密度的增加;血清钙、磷、ALP与儿童骨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及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营养状况和生长风险筛查工具(STRONG)对706例外科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记录住院期间患儿营养支持情况、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6例外科住院患儿中,有11.5%存在高度营养风险,46.0%为中度营养风险,42.5%为低度营养风险;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梗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居高度营养风险发生率前3位;婴儿高度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1);81例高度营养风险患儿中有52例(64.2%)接受了肠外营养支持;高度营养风险患儿住院期间较低度营养风险患儿更容易出现体重丢失(P<0.05),其感染性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均明显高于中、低度营养风险患儿(均P<0.01)。结论:外科住院患儿存在中、高度营养风险;营养风险评分对患儿临床结局存在影响;目前外科住院患儿的营养支持仍不规范,需推广住院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并进行规范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