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本科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惊厥发生情况、治疗结果和临床检查结果.观察随访1年内患儿疾病复发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儿中,20例(66.7%)于冬季发病,1~2岁患儿占发病总人数的比例为80.0%(24/30),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27例(90.0%)。惊厥发生后静脉注射安定.或10%灌肠后患儿病情均缓解。所有患儿随访1年,未发现疾病复发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冬季是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发病的高发季节,1~2岁为患儿的高发年龄,轮状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392例MP阳性患儿的多项临床资料(年龄、临床表现、肺外症状、实验室检查、胸片、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0~1岁患儿占总发病的16.33%、1~3岁34.44%、4~7岁43.37%、8~14岁5.87%;所有患儿都有咳嗽、66.00%的患儿有发热和5.36%有消化系统症状;阿奇霉素治疗1周后有效率92.35%,红霉素治疗1周后有效率72.65%,治疗2周后94.89%患儿症状消失。结论 MP感染与年龄有关,以1~7岁儿童高发,主要有咳嗽、发热及消化道症状,对阿奇霉素治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张纪泳  王琳琳 《医学综述》2006,12(21):1287-1288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ob gene)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是控制体质量的关键性激素。最近在胃上皮里发现了瘦素和瘦素的mRNA。瘦素参与了胃肠道炎症、免疫、损伤等病理过程。现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就瘦素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了解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深圳市6家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 829例1~12月龄婴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筛选CMPA可疑病例,然后进行食物回避激发试验以确诊CMP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婴儿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 829例患儿中,82例确诊为CMPA(4.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食物过敏(OR=4.91,95% CI:2.24~10.76)、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OR=3.18,95% CI:1.32~7.65)、开始添加辅食月龄小于 < 4个月(OR=3.55,95% CI:1.52~8.27)是CMPA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而纯母乳喂养(OR=0.21,95% CI:0.08~0.58)和 > 6个月添加辅食(OR=0.38,95% CI:0.17~0.86)是CMPA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母亲食物过敏、母孕期使用抗生素是婴儿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情况及补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RV肠炎患儿12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补锌治疗组各64例。常规治疗组主要给予补液及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补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锌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RV肠炎补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发热时间、腹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呕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肠炎对血清锌代谢影响较大,补锌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