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和单菌株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结构新颖、活性好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在GNPS指导下,通过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海星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GF16-1-2在不同培养基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旋光(ORD)和圆二色光谱(CD)等现代波谱解析方法以及对比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在GNPS追踪指导下从penicillium sp. GGF16-1-2中D培养基分离得到9个聚酮类化合物,依次为phenol A(1)、decarboxydihydrocitrinone(2)、stoloniferol B(3)、sclerotinin A(4)、(1S,3R,4S)-1-(4"-hydroxyl-phenyl)-3,4-dihydro-3,4,5-trimethyl-1H-2- benzopyran-6,8-diol(5)、β-diversonolic ester(6)、sydowinin A(7)、ω-hydroxy-emodin(8)和dibutyl phthalate(9)。而在真1培养基中GNPS预测到二聚体类成分存在,并在GNPS指导下初步分离得到桔霉素二聚类化合物:citrinin H1(10)和dicitrinone B(11)。结论 OSMAC策略和GNPS可以预测并获得骨架丰富、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对海星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GF16-1-2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发现真1培养基比D培养基更适合桔霉素二(多)聚体类化合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金劲松教授系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国家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金劲松教授深究细研诸家医籍,结合多年临证经 验及所掌握的现代医学知识,临证时若重首辨病性,次定五脏病位,三明疾病特性,且师古而不泥千古,总结了以“三定”为核心的临床思辨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金教授“三定”临床思想进行阐述,并将其用千指导临床肾系疾病的治疗经验进行浅析,旨在把握其临床思辨方法的具体内涵,以求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首次对软珊瑚来源共附生裂褶菌属真菌Schizophyllum sp. CGF9-1-2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结构新颖、生理活性好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以PDA及真4培养基发酵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hizophyllum CGF9-1-2;采用硅胶、凝胶、ODS等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对其菌丝体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和旋光(ORD)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并与文献数据对照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依次为7, 8-二甲基四氧嘧啶(1)、杂色曲霉素(2)、Arugosin C(3)、酒酵母甾醇(4)、(22e,24r)-3β, 5α, 9α-三乙烯基麦角甾-7, 22-二乙烯-6酮(5)、1-亚油酸甘油酯(6)、10-十七烯酸甲酯(7),2-辛烷烯酸甲酯(8)、十八烷酸(9)和十四烷酸(10)。结论 首次从裂褶菌属真菌CGF9-1-2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吡嗪类、芳香酚酸类和长链脂肪酸及酯类。丰富了宿主软珊瑚中海洋微生物的种类,确定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进一步药理活性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海藻羊栖菜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思玉  向俊  汪玉梅  韦霞  冯婵  范倩  张翠仙 《中草药》2019,50(23):5670-5676
目的研究海洋中药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和ODS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ORD等)并与文献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羊栖菜全草的5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依次为羽扇豆酮(1)、鲍尔山油柑烯酮(2)、β-香树脂酮(3)、α-香树脂酮(4)、黑麦草内酯(5)、异黑麦草内酯(6)、(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大柱香波龙烯-9-酮(7)、(R)-去氢催吐萝芙醇(8)、24-乙基-4,24(28)-胆甾二烯-3-酮(9)、岩藻甾醇(10)、29-氢过氧基豆甾-5,24(28)-二烯-3β-醇(11)、24-氢过氧基-24-乙烯基胆甾醇(12)、马尾藻甾醇(13)、(24R)-豆甾-5,28-二烯-3β,24-二醇-7-酮(14)、二氢槲皮素(15)、金色酰胺醇乙酸酯(1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7)、单棕榈酸甘油酯(18)、棕榈酸甲酯(19)。结论从羊栖菜全草中分离并确定的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三萜及倍半萜类、高度氧化甾醇和生物碱等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7、8、14~19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