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青年胃癌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与中老年胃癌的不同特点,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1983-02/2003-02收治的1839例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和病理学类型与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 青年胃癌以弥漫型多见(40.49%),病理分型多为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女性发病年龄更低,男女性比例接近.具有家族遗传背景或遗传性胃癌患者中青年发病者多于中老年(39/189 vs 69/1454,P<0.0001;16/189 vs 21/1454,P<0.0001),男性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结论: 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与遗传背景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重要途径,主要由T细胞完成。研究鉴定T细胞表位,研制T细胞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是预防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和治疗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几种T细胞疫苗的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年胃癌269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45岁)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癌数据库对22年间2 158例胃癌资料数据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发病特征、病理学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好发部位为胃窦部和胃体胃角部.男女性比例接近,女性发病年龄低于男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明显,男性更易累及.青年胃癌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平均为8.7个月,误漏诊率高达65.4%.经胃镜和X线钡餐诊断为胃癌的占66.5%,诊断时进展期占96.7%,仅31.9%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随访的193例患者2年生存率仅17.1%.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与遗传关系密切.青年胃癌误漏诊率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预后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家族背景的高危人群、出现警惕症状者和病程较长的青年患者,应行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作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以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静脉血进行EGFRmRNA检测,同时与目前研究较多的循环上皮细胞标志:细胞角质蛋白CK-19的mRNA做比较。结果 在3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没有发现EGFRmR NA的表达( 0% ),但有8例CK-19阳性( 26. 7% )。而40例乳腺癌患者检测出13例EGFRmRNA阳性(32. 5% ),与正常人相比P<0. 01,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K-19的mRNA阳性例数为14 (35. 0% ),与正常人相比P>0. 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到25例( 62. 5% )的肿瘤组织中EGFR阳性,所有外周血中EGFRmRNA阳性的病例,相应的原发肿瘤病灶中EGFR蛋白均为阳性,组织中EGFR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外周血EGFRmRNA检出率也高(P<0. 01)。26例初治患者中5例EGFRmRNA阳性(19. 2% ),14例复治患者中8例EGFRmRNA阳性(57. 1% ),两组相比P<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6例曾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挽救化疗的转移性患者中1例EGFRmRNA阳性(16. 7% ), 8例未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挽救化疗的转移性患者中7例EGFRmRNA阳性(87. 5% ),两组相比P<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CK-19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基因敲除鼠能够显著改变对内毒素休克的耐受性,TNF-α显得尤为IFN-γ,Selectins,CIE(IL-1 Converting Enzyme)等细胞因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细胞因子基因敲除鼠实验显示出这些细胞因子有内毒素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病毒T细胞表位和T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重要途径,主要由T细胞完成,研究鉴定T细胞表位,研制T细胞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是预防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和治疗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几种T细胞疫苗的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 p53突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DNA突变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40例,采用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 4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DHPLC检测到有8例突变,随机送检的8份DHPLC未检测到突变者测序也未发现突变存在,与DNA直接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行PCR扩增是可行的,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和经济的突变筛选方法,运用此方法检测血浆中p53等基因的突变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以及作为预后参考。  相似文献   
8.
血浆循环核酸p53突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海丹  斯晓明  吕韶敏  任军 《医学争鸣》2002,23(12):1100-1102
目的 研究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浆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 ,探讨其突变检测诊断肝癌的可行性和价值 .方法 肝脏疾病患者 6 1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36例 ,良性组为肝血管瘤、肝囊肿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 2 5例 ,提取血浆DNA,采用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5 & 6 ,7和 8(E5 & 6 ,E7和 E8)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 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 .结果 肝恶性肿瘤患者 36例血浆提取的 DNA扩增出E5 & 6 ,E7和 E8例数分别为 10 ,36和 35 ,良性组对应为 0 ,6和 4例 . DHPL C检测到 4 / 36例 E5 & 6突变 ,12 / 36例 E7突变 ,未检测到 E8突变 ,良性组检测到 2 / 2 5例 E7突变 .结论 良恶性组间扩增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P<0 .0 5 ) ,p5 3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关 ,HBs Ag+肝癌患者 p5 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 HBs Ag- 肝癌患者 (P<0 .0 5 ) ,循环核酸 p5 3突变检测有望成为肝癌高危人群特别是乙型肝炎感染和携带者预警或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研究乳腺癌患者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并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分析产物突变情况,再与各生物学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 33例患者中14例(42.4%)p53基因突变,且突变率与组织分化级别、ER阴性显著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无关。结论 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基因突变检测手段,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循环核酸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并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血浆基因突变有望成为简便的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环高变区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5例,健康 对照者10人,提取血浆DNA,设计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浆线粒体DNA的D环HVR1和HVR2,然后用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浆DNA扩增率(46/140)和筛选的突变率(5/4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可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