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西医临床总疗效、视力、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安全性较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鼻窦炎,即鼻窦粘膜的一种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主诉为鼻塞、流涕,常伴有局部疼痛、眼痛及头痛症状。有患者即以眼胀痛为主诉首诊于眼科,我院近期收治2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病例1:患者男性,53岁,因左眼胀痛3天来诊。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胀痛,伴头顶部及太阳穴处疼痛,并有左  相似文献   
3.
中药及熏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中药合熏灸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问卷筛查干眼症患者眼部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疼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眼红和烧灼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膜荧光染色;治疗采用养阴生津1号口服,联合雷火灸药棒眼部灸疗;改良操作方法是将眼部十二经脉循经点穴与泪腺部位按摩结合,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4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干眼症患者的主观症状明显缓解,以干涩感、异物感及视疲劳改善最为明显。泪液分泌有一定改善,泪膜破裂时间较前延长,角膜荧光染色有明显改善。结论中药合熏灸法治疗干眼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对程海英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的病机主张、针灸穴法、遣方用药进行总结和分析。程教授主张急性期针药并用,针刺以毫针浅刺为主,擅用清热解毒、祛风牵正之剂;恢复期以毫针治疗,运用"三通法"之微通法调理面部经络气血;后遗症期重用火针,配合毫针,以振奋阳气通经活络。根据面瘫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施以不同的针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5.
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新近对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并按照治疗的原理给予分类,展望了对其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亚健康员工中医证候特征和其主要证型。方法:采用问卷和传统中医诊疗方法,对亚健康人群中医证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根据阳性症状发生频数及均数将亚健康症状分为12项主要症状,19项常见症状和3项少见症状。33.3%者舌象正常,13.7%为平脉,72.2%面色正常。主要证候特征为虚证,主要证型为心肾不交、肾阳不足、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结论:通过对综合医院亚健康状态205例员工症状、舌脉象和面色等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其中医证候特征和主要证型,为医院亚健康员工针对性地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建立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对某事业单位职工实施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前后的健康体检资料,2013年常规体检,2014、2015年增加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和治未病服务。通过分析职工的满意度、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体质的变化,探讨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实施效果。结果 2013年职工对健康体检服务的满意度为77.23%,2014年、2015年满意度分别为91.75%、93.06%,较2013年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年体检结束后,针对该单位职工中医体质偏颇分布情况和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作息不规律这3项较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宣教,2015年的生活行为方式较2014年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2015年体检后接受治未病服务,即中医辨体调养干预服务3个月的人群与未干预组对比,体质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中医体质辨识、四诊检查、中医经络检测、中医体检报告解读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教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作为西医健康体检套餐的补充,与中医治未病手段结合后,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改善亚健康、促进健康的需求,值得中医治未病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