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8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脑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敏感性ELSA法和PCR技术分别检测58例脑血栓病人的血清特异性HCMV-IgA、IgM及悄HCMV-DNA。结果显示,脑血栓病人活动性HCMV感染率(IgM/IgA)和尿HCMV DNA阳性率分别为24.14%和8.62%,而对照组为2.78%和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HCMV活动性感染与脑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A)、白细胞介素-35(IL-35)浓度的变化及其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与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Fetuin-A、IL-35浓度,同时检测CHD病人血清LDH、HBDH浓度,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血清Fetuin-A、IL-35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3.60、3.34,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清Fetuin-A、IL-35浓度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F=4.28、8.77,q=3.54~77.28,P<0.05)。CHD组血清HBDH、LDH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2.21、2.20,P<0.05)。AMI组血清HBDH、LDH浓度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F=8.56、8.72,q=6.01~7.07,P<0.01)。CHD病人血清Fetuin-A与IL-35浓度呈正相关(R2=0.870,P<0.01);Fetuin-A与HBDH、LDH浓度均呈负相关(R2=0.034、0.028,P<0.1)。CHD组血清LDH、HBDH、Fetuin-A、IL-35浓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的AUCROC为0.602~0.746,AMI组为0.816~0.915,UAP组为0.544~0.815。结论 血清Fetuin-A和IL-35浓度变化对CH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对不同类型CHD病人的诊断中,除IL-35对UAP病人价值较低外,两者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肺心病患者t-PA、PAI-1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青岛市市立医院(266011)杨向荣,李双保,张爱军,马红青岛大学医学院陈作元,刘成玉青岛市李沧区医院杨晓东青岛市中心血站丁喜成我们测定了32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白细胞变形能力、粘附功能和细胞粘附分子与冠心病的关系,检测了188例冠心病患者和68例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滤过指数、粘附率、白细胞CD18表达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变化。结果发现,冠心病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粘附率、白细胞CD18表达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各指标增高较不稳定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塞更明显(P<0.001)、冠心病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粘附率与白细胞CD18表达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渡呈正相关(r=0.679~0.764,P<0.001),白细胞滤过指数与粘附率呈正相关(r=0.663,P<0.001)。提示白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粘附功能和CD18表达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增高,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且与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60例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浓度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02、8.43,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和对照组(F=31.48、24.60,q=4.32~12.84,P<0.01);UAP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3.98~8.51,P<0.01);SAP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3.63、2.90,P<0.05)。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287,P<0.05)。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在AMI、UAP组AUCROC均大于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0.95和0.85、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85和0.90、0.90。结论血清HMGB1和hs-CRP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可以作为评价CHD危险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曲彦  刘成玉 《山东医药》1994,34(12):14-15
检测5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D)与红细胞膜结合硒(E-Se)含量变化,并探讨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MI病人ED及E-Se含量均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提示AMI病人ED降低与E-Se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硒与红细胞膜收缩蛋白的关系探讨冠心病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变化的机制。方法:检测135例冠心病病人(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急性心肌梗死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7例)和66例健康人血浆硒,红细胞膜硒和脂质过氧化物浓度、收缩蛋白二聚体(下简称二聚体)、收缩蛋白四聚体(下简称四聚体)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明显增高,血浆、红细胞膜硒浓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冠心病病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二聚体、二聚体与四聚体比值增高,四聚体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上述变化均较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更明显。冠心病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与血浆、红细胞膜硒浓度呈负相关(r=-0.524和-0.661,P<0.001),红细胞膜硒浓度与脂质过氧化物、二聚体、二聚体与四聚体比值呈负相关(r=-0.521、-0.579和-0.586,P<0.001),与四聚体呈正相关(r=0.550,P<0.001)。结论:冠心病病人硒缺乏引起的膜骨架结构蛋白异常是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红细胞膜结合硒含量对红细胞变形能力(ED)的影响,我们检测了46例AMI病人的ED及膜结合硒含量。 材料与方法:男30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34+7.06岁。取查体正常者和健康献血员40例作为对照,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03±6.05岁。方法:①ED测定: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1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组 )血清 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VCAM- 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水平 ,并与 6 4例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 CRP、s ICAM- 1、s VCAM- 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有血管并发症者CRP、s ICAM- 1、s VCAM- 1明显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 (P<0 .0 1) ,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并存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糖尿病组血清 CRP水平与 s ICAM- 1、s VCAM- 1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r =0 .5 76~ 0 .6 2 4 ,P <0 .0 1)。结论 血清 CRP、 s ICAM- 1、 s VCAM- 1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并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