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40篇
口腔科学   185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25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1442篇
预防医学   41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1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降低咬合对牙髓治疗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咬合对牙髓治疗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患牙105颗分为全面降低咬合组(1组)、模拟降低咬合组(2组)和对照组(3组),分析它们在有无牙髓活力、根周X线透射区、叩痛或术前疼痛等情形下的术后疼痛反应。结果:对于活髓、无根周X线透射区、有叩痛、有术前疼痛的患牙,1组与2组、3组之间的疼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而其余相反4种情形下,3组之间的疼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降低咬合有助于减轻牙髓治疗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特异性IgY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自愿受试者41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含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和非特异性IgY抗体的喷雾剂,每日两次,共4周。试验前、试验后1周、试验后4周分别取口腔内指定牙位的菌斑样本,在厌氧的环境中培养,检测变形链球菌菌落数及总厌氧菌菌落数,并计算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结果:使用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1周及4周变形链球菌计数较试验前有显著性减少,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分别降低12.99%和12.70%,而对照组中的变形链球菌计数和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试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可明显减少人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改变人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可为防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VEGF-C和VEGFR-3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接受和未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中VEGF -C和VEGFR - 3表达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畸形机制。方法 :收集 2 0例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标本及 10例未接受治疗的标本做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评价形态学变化并分析VEGF -C和VEGFR - 3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病变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且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淋巴管畸形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C -VEGFR - 3系统的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口腔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16-E6基因在口腔粘膜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E6的寡核酸探针分别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口腔粘膜白斑组织,宫颈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进行原位杂交,以检测各组织中HPV16型的DNA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HPV16阳性率46.67%;口腔粘膜白斑组织阳性率60%。HPV16E6基因阳性信号集中分布于癌细胞胞核中。结论:原位杂交方法可用来检测OSCC组织中HPV16型DNA的存在并能准确组织定位;较高的阳性率进一步支持高危型HPV16型的感染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在癌前病损组织中的高危型HPV16的检m率高于口腔鳞癌组织,说明HPV在口腔鳞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严重深覆(牙合)型AngleⅡ2错(牙合)牙弓宽度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严重深覆牙合型AngleⅡ2 错牙合的牙弓形态特点。方法 :严重深覆牙合型AngleⅡ2 错牙合 3 2副模型为实验组 ,对照组 64副模型中AngleI错 牙合和AngleⅡ1错牙合各 3 2副模型 ,分别测量上颌尖牙之间距离、上颌第一磨牙之间距离、下颌尖牙之间距离和下颌第一磨牙之间距离。结果 :采用两样本t检验 ,四项指标中只有实验组的下颌前段牙弓宽度明显窄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除了下颌前部牙弓宽度变窄外 ,严重深覆牙合型AngleⅡ2 错牙合牙弓形态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6.
拔牙畏惧的患者自控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用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来缓解患者拔牙时的就诊压力。方法:对第一次拔取第三磨牙的患者作牙科畏惧评定,筛选出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者,拔牙术前给予三种不同的外科准备,评价患者对自控能力的信心和术中的行为反应,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放松组减轻了患者的就诊压力,改善了术中的行为反应,而术前放松强化组又优于单纯的放松组。结论:患者的自信和自控是可操纵的,这种心理辅助疗法能减轻患者面对牙科就诊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旋转推进原则中C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旋转推进原则在唇裂整复术中C瓣的应用。方法:采用旋转推进原则对62例单侧完全唇裂的患儿进行了整复手术,裂缘健侧唇峰点高度的调整靠组织瓣旋转来完成,患侧唇峰点高度的调整靠C瓣的应用来选择3种不同的方法。方法:唇峰点下降足够的选择矩形瓣放在健侧;唇峰点下降不足小于2mm的选择小三角瓣插入患侧鼻前庭;唇峰点下降不足大于2mm的选择大三角瓣插入患侧鼻底。术后6个月复查分析。结果:62例整复病例中,51例上唇形态满意,双侧唇高相等。结论:应用C瓣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恢复患侧唇高,而根据患侧峰点的下降程度来选择3种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C瓣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8例中龋用Carisolv工具和Carisolv凝胶微创去腐充填 (微创组 ) ,2 2例中龋行常规去腐充填 (对照组 ) ,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有效率为97.4% ,对照组有效率为 81.8% ,两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病具有安全、有效、无痛、无害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P免疫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体外检测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 P的免疫反应性 ;与非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 pGLUA P进行比较 ,评价其增强疫苗免疫效能的能力。 方法 将 pGJA P转染CHO细胞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重组蛋白抗体免疫反应性。分 5组免疫兔 :pGJA P经肌肉注射组 (A组 ) ;pGJA P经鼻黏膜免疫组 (B组 ) ;pGLUA P经肌肉注射 (C组 ) ;pGLUA P经鼻黏膜免疫组 (D组 )和pCI载体经股四头肌注射组 (E组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的特异性抗体。用收集的血清进行葡糖基转移酶 (GTF)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抑制实验。结果 pGJA P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以与抗GTF抗体反应。A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远高于C组 (P <0 0 1) ;B组唾液特异性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D组 (P <0 0 1) ;A组同样诱导了高水平的唾液特异性IgA抗体。A组的免疫血清抑制GTF活性的能力最强。结论 pGJA P具备GTF的免疫反应性 ;并较pGLUA P有更强的诱导系统和黏膜免疫反应及抑制GTF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腮腺导管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术用于诊断腮腺疾病的可行性 ,并筛选出可获得最佳显示效果的扫描序列。方法 采用 4种不同的扫描序列 ,对 2 3例腮腺疾病患者 (病变组 )及 5名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行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首次扫描后 ,患者含化VitC 2 0 0mg ,于含药后 3、10min再次扫描 ,将所获图像按腮腺导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分级 ,比较各扫描序列及服药前后的显示效果。并依据图像对疾病定性诊断 ,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能清楚地显示腮腺主导管、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及小叶内导管 ,清楚显示导管有无狭窄、扩张、导管中断及破坏的情况 ,对疾病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 95 6 %。扫描序列中 ,以IR FSE序列的显示效果最佳 ,与FSE比较 ,效果明显提高 (P <0 0 5 )。含服VitC并不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P >0 0 5 )。结论 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腮腺导管及其病理改变 ,对腮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腮腺造影术。其中IR FSE脂肪抑制序列的显示效果最好 ,可作为腮腺导管X线造影的替代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