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法是最早运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通过对按法的治疗要点、作用机理、临床应用进行古文献的论述,从理论上精确地阐释按法,根据其理论及功效合理应用按法可拓宽治疗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胸片的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确诊的SARS病人的胸片,观测不同时期病变的位置、形态、数量、面积及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首次胸片上,54例中.单侧受累33例,其中5例在随访胸片中转变为双侧受累:双侧受累者21例,以下肺野(64.82%)和肺中带(94.44%)多见。病变形态演变具有3种模式,以斑片状一片絮状局部肺纹理增粗完全吸收模式(64.82%)多见。病变数量演变包含5种模式.以单片型(40.74%)多见。病变面积演变包括单峰型(79.63%)、双峰型(12.96%)和持续恶化型(7.41%)。病变密度演变包含单峰型(57.69%)、双峰型(29.49%)、三峰型(7.69%)和持续恶化型(5.13%)。病程和病变占整个肺野最大比例在病变形态、数量、面积和密度的不同演变类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SARS病人胸片的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演变模式对患者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多脏器功能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一氧化碳(CO)中毒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影响。方法:对15例重症CO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及1例尸检报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心、脑功能的损害,部分合并肝、肾、肺、胰腺等脏器功能损害,3个以上脏器损害占53.3%,4个以上脏器功能损害占26.6%。结论:重症CO中毒易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体积及磁化传递率在大鼠抑郁模型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电针组、氟西丁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应激21天建立大鼠抑郁模型,观察电针和氟西丁对大鼠抑郁模型的体重、开野实验、全脑体积与磁化传递率(MTR)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体重下降,行为抑制,电针与氟西丁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好转;各组大鼠全脑体积无差异(P>0.05);氟西丁组全脑平均MTR升高(P<0.05)。在电针组,全脑MTR直方图指标与体重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脑体积与MTR指标虽然在抑郁模型的疗效评价方面不如体重和行为指标敏感,但有助于研究不同抗抑郁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3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 ,其中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6 8岁。比较激素治疗前后肺部阴影的变化情况。结果  2 1例患者肺部阴影在 2 5~ 6 0天内完全吸收或明显好转 ,平均为 4 2 .8± 11.5天 ;2例患者肺部阴影逐渐扩大至两肺弥漫性渗出影死亡。激素治疗后肺部阴影变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 16例 (6 9.5 % )患者在应用激素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② 2例(8.7% )患者肺部阴影有所进展 ,3~ 4天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③ 3例 (13.1% )患者在应用激素 3~ 7天时肺部阴影较前无明显变化 ,之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④ 2例 (8.7% )患者病变范围未见明显吸收 ,反而逐渐增大 ,最后呈两肺弥漫性渗出影。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变化多样 ,对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5mg/kg,此后每隔1h静注利多卡因1mg/kg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失血性休克2h、再灌注2h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C组TNF-α和IL-6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与L组在休克2h、再灌注2hTNF-α和IL-6含量与放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上升趋势;与H组相比,L组休克2h、再灌注2h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肢端柔性线圈和相控阵线圈非并行采集及并行采集技术在小动物实验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只Wistar大鼠,分别用西门子标配的临床用正交柔性肢端线圈和相控阵肢端线圈在同一扫描参数的条件下用于头部信号采集,同时在肢端相控阵线圈采集中采用并行采集技术再获得相同的图像,然后对三组图像选择同一层面进行SNR的比较。结果正交柔性线圈和4通道肢端相控阵线圈采集的图像信噪比有明显的差异,正交柔性线圈能获得更高的图像信噪比,而肢端相控阵线圈非并行采集与并行采集技术(R=2)所获得的图像信噪比没有差异,但采用并行采集技术能极大地减少扫描时间。结论小动物实验在线圈的选用上,线圈的填充因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更大,但相控阵线圈与并行采集技术合用可以极大地减少成像时间。  相似文献   
8.
182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临床明确MS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 MS好发于中年(平均发病年龄33.2±10.9岁)女性(68.7%),常见症状为肢体无力(74.2%)、感觉障碍(52.7%)和视力障碍(48.9%).MS病灶可单纯位于脑内(31.9%),或单纯仅位于脊髓内(31.3%),或脑与脊髓内均存在病灶(36.8%);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58.2%)、颈髓(52.8%)、胸髓(44.0%)、半卵圆中心(41.8%)和胼胝体(28.0%);病灶多呈斑片状;在T1加权像上可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病灶多为斑片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结合临床与MRI表现,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静息状态脑功能连接磁共振成像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多数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是在特定的实验任务条件下对大脑的活动进行分析.然而,大脑在静息状态下仍存在自发神经元活动,这些自发活动具有较强的低频同步性,对于静息状态下的大脑活动的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大脑的内在活动机制.本文主要综述目前静息状态脑功能连接fMRI常用分析方法及其在临床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表达及凝血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AL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激素治疗、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3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 d后测定血清PAF、血栓素B_2(TXB_2)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参数及血气分析.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PAF、TXB_2和PT、APTT、FIB、血小板参数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氧合均改善,PAF和TXB_2下降,PT、APTT延长,FIB下降,血小板参数改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氧合显著改善,PAF和TXB_2显著下降,PT、APTT显著延长,FIB显著升高,血小板参数显著改善(P<0.01或P<0.05).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能减少ALI患者PAF的表达,改善ALI患者高凝状态和氧合,为临床早期治疗ALI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