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晴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2):121-121,12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法:选择116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风控组,分别实施常规采血护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干预。结果:风控组采血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风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评估与控制干预用于无偿献血管理,可降低采血工作的风险水平,为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微电极导引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晴  夏纯  朱惠华 《护理学杂志》1999,14(4):229-230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病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患者常通过服用安坦或美多巴等药物缓解,发病10年后的患者约2/3严重残疾或死亡[1]。微电极导引技术是在立体定位的条件下,在脑组织的特定部位(苍白球或丘脑)毁损病灶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射频电波刀治疗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05例210侧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76侧)采用大汗腺清除术治疗,B组(67例,134侧)采用联合射频电波刀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至1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腋臭治愈率A、B两组分别为82.89% (63/76)和92.54%(12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毛明显减少的有效率A、B两组分别为42.1%和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肿发生率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A组为9.21%,B组为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联合射频电波刀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可以最大限度暴露顶泌汗腺组织,清除顶泌汗腺和毛囊更彻底,术后腋毛明显减少,可降低腋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组织芯片的手工制备技术。方法利用改进的穿刺针、盖玻片朔料包装盒及x线废片手工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常规HE染色。结果阵列蜡块完整,组织蜡芯排列整齐有序、无移位,组织芯片切片染色效果满意。组织位点的形态可观测率为94.37%。结论手工制备组织芯片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制片质量可媲美进口的组织微阵列仪或组织芯片制作机的制片质量,且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肥大细胞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用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结果肥大细胞数量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Ⅰ、Ⅱ、Ⅲ级患者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大细胞数量与浸润性导管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大细胞数量与乳腺癌淋巴管数量呈正相关(r=0.18)。结论肥大细胞数量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远期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加强临床教育以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出血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留置导尿是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属有损操作项目,而尿道粘膜损伤是临床留置导尿过程中的并发症之一,常在插管过程中或留置过程中出现血尿。临床中引起尿道出血原因较多,既有病人本身的原因,也与护士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以及尿管应用等因素有关。如何减少或避免尿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MP9、MMP1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澳0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组织中MMP9、MMP14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用D2—40标记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结果MMP9、MMP14在乳腺良性病变组和乳腺癌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MP9、MMP14表达与肿瘤大小、导管癌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周区淋巴管密度(LVD)均值明显高于中心区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的LVD均值,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MMP14表达状况与癌周区LVD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MP9、MMP14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并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到2016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以前白蛋白200 mg/L和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量法预测的前白蛋白为界值进行分组,并分别分析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界值水平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前白蛋白与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关系并进行校正;以肝硬化、甲胎蛋白水平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为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分析并分析其与血清前白蛋白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2022例患者,其中男性1739例,女性283例,年龄(49.5±11.2)岁冲位随访37.4个月。最大选择秩统计量法预测的前白蛋白最佳界值为166 mg/L。无论以前白蛋白200 mg/L或前白蛋白166 mg/L为界值,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患者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清前白蛋白>200 mg/L(>166 mg/L)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前白蛋白≤200 mg/L(≤166 mg/L)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表明前白蛋白水平与HCC患者预后有关联[界值200 mg/L:HR(95%CI)为1.59(1.35〜1.86),界值166 mg/L:HR(95%CZ)为1.69(1.44^1.98),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前白蛋白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较为稳健。结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是HC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HC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静脉穿刺外敷硝酸甘油软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肾功能衰竭病人出现头孢噻甲羧肪过敏1例报告患者,女,71岁,于1995年5月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入院行血液透析,29天后因肉眼血尿、黑便、咯血、广泛皮下出血转血液科治疗。予以止血及静脉注射速尿40mg利尿,大扶康100mg抗真菌感染,复达欣(头孢噻甲羧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