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间共收治慢性脑型血吸虫病22例,均作CT扫描检查,16例经病理活检后确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4例。年龄8~60岁,其中18~45岁。均来自血吸虫病疫区。其中脑瘤型8例,癫痫型4例,混合型7例,脑卒中型3例。1.2 临床表现 头痛18例,恶心、呕吐14例,抽搐10例,失语2例,视力下降10例,听力下降1例,视力缺损1例,偏身感觉障碍6例,共济失调4例,项强4例,病理反射阳性4例,视乳头水肿16例。1.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例。血吸虫皮试阳性5例,肝功能异常5例,粪便检查阳性2例。脑脊液检查12例,压力均增高,5例细胞数增  相似文献   
2.
腺苷蛋氨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HHcy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模型组、腺苷蛋氨酸低、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给予酒精、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构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腹腔注射SAM,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plasma homocysteine,tH-cy)、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肝匀浆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NF-α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Hcy、ALT、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GSH水平降低(P〈O.01);大鼠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明显增强(P〈O.01)。与模型组比较,SAM治疗组ALT、MDA明显降低(P〈O.05);GSH含量升高(P〈O.01);肝组织内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O.01);但血浆tHcy水平无显著变化(P〉O.05)。结论 SAM可明显改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抑制肝内TNF-α表达有关,SAM对血浆tHcy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抗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只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 ,C、D组分别为缬沙坦早期治疗组和治疗组。B、C、D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 ( 1次 /3d ,共 8周 )诱导肝纤维化 ,C、D组大鼠分别于第 1、4周予以缬沙坦 ( 2 0mg/kg ,每天 1次 )灌胃治疗 ,所有大鼠于第 8周处死。RT PCR检测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与其受体(TGFR)ⅡmRNA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 β1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 ,肝组织H E染色及电镜检测病理改变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生化技术检测肝功能变化。结果 与B组大鼠比较 ,RT PCR显示经缬沙坦治疗 ,C、D组大鼠肝内TGF β1与TGFRⅡmRNA表达明显降低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组织TGF β1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 ,TGF β1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质。大鼠肝组织TGF β1在C组与D组表达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经缬沙坦治疗后 ,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 ,纤维间隔明显变薄 ,血清透明质酸酶明显降低 (P <0 .0 5 ) ,肝功能好转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8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30例,慢性肝衰竭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NAC注射液8g/d,静脉滴注,疗程45天.在治疗0、15、30、45天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脱落5例,治疗组脱落6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PTA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的下降及PTA的提升较对照组好,治疗组患者TBil下降率及PTA提升率在4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AC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NAC能明显降低肝衰竭患者血清TBil水平,改善PTA,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鲎试剂方法检测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中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质量浓度为5.0 mg·ml-1的样品溶液对凝集反应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稀释至2.5 mg·ml-1时,用灵敏度λ为0.25 EU·ml-1的鲎试剂进行试验,干扰作用消失。结论: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可用鲎试剂方法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采用鲎试剂法对3批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进行干扰实验研究。结果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经150倍稀释后,用灵敏度λ为0.5EU.mL-1的鲎试剂进行实验,供试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建立的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行,具有简便、快捷、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宗春  罗丽萍  黄砚青 《中国药房》2011,(21):1998-1999
目的:建立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2个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3批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供试品溶液在浓度为0.5mg·mL-1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有抑制现象,而浓度低于或等于0.25mg·mL-1时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样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1.0EU·mg-1。结论: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行,可用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GFβ1RⅡ)mRNA与Smad3、smad17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止常对照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与TGFβ1RⅡ mR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羟脯氢酸和血清透明质酸。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经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大鼠肝内TGFβ1与TGFβ1RⅡ mRNA表达明显下降、以及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β1与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Smad7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上述物质在两种药物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后肝组织羟脯氨酸及血清透明质酸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小叶结构均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溥。结论培哚普利或缬沙坦均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肝内TGFβ1与TGFβ1RⅡ mRNA及Smad3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特异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嗜肝病毒。HBV感染发生后 ,病毒被转运到肝细胞核 ,并在核内从松弛环状DNA(RCDNA)转化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并以cccDNA为模板开始一系列的病毒复制过程 ,因此HBVcccDNA的存在是HBV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HBVcccDNA的检测为了解病毒复制状态 ,特别是评价抗病毒药物的效果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应用PCR方法 ,特异性检测HBVcccDNA的技术。材料与方法一、引物设计与合成在血循环中 ,HBV基因组为松弛型、环状和不完全双链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血及血清丙氨酸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及计算,A/G、ALT/AST比值,与病情轻重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随着肝实质损害的加重,A/G及ALT/AST比值逐渐空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