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目的 以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行为特征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识别自杀未遂者的不同类型,并探究各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差异。 方法 运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408例急诊或住院自杀未遂者的人口学、社会心理学和自杀未遂行为特征的数据。采用二阶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408例自杀未遂者被分为两种类型:231例(56.62%)纳入冲动组,表现为自杀意图低、致死性低、冲动性强;177例(43.38%)纳入计划组,表现为自杀意图高、致死性高、多有自杀未遂史。与冲动组相比,计划组自杀未遂者年龄更大(P=0.003),抑郁绝望水平更高(P<0.001),患精神障碍的比例更高(P<0.001)。 结论 两组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明显不同,应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农村居民自杀行为暴露与自杀未遂的关系,为相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山东省农村地区选取自杀未遂病例及对照各610例,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面对面访问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数据,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行为暴露与自杀未遂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心理扭力与自杀行为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心理扭力量表、简版生活目的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对济南市某高校1 5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244名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杀行为风险,生命意义感得分与心理扭力得分、自杀行为风险得分均呈负相关(r=-0.482、-0.297,P均<0.001),心理扭力得分与自杀行为风险得分呈正相关(r=0.335,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心理扭力与自杀行为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12%。 结论 减少大学生心理扭力,培养其生命意义感,可能降低其自杀行为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山东省农村人群中的自杀未遂与食物摄入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邹城、莒南、章丘、新泰和沂水5个县农村地区的自杀未遂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性别和年龄(±3岁)相匹配的同村或邻村居民作为对照组,每组132例。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访谈方式和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摄入与自杀未遂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位年龄40岁(31~46岁),两组女性均占63.6%。与对照组相比,自杀未遂者个人年收入更低或更多存在身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水果和茶的摄入与自杀未遂有关(P<0.05),而海鲜、红肉和豆制品与自杀未遂无关(P>0.05)。调整婚姻状况、职业、个人年收入、身体疾病、精神障碍和其他食物摄入等影响因素后,水果摄入≥3 d/周为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OR=0.37,95%CI:0.15~0.92),但茶、海鲜、红肉和豆制品摄入与自杀未遂无关(P>0.05)。结论:水果摄入≥每周3 d是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茶、海鲜、红肉和豆制品的摄入与自杀未遂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