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早期施行眉弓锁孔入路对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我们对88例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早期实施眉弓开颅手术,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入选早期眉弓手术者中,Hunt-HessⅠ-Ⅱ级75例(85.2%),Ⅲ级13例(14.8%)。多发动脉瘤2例。小型动脉瘤21个,中型70个。81个动脉瘤(89%)被完全夹闭。11例(12.5%)患者在施行眉弓入路时额窦被打开。78例(88.6%)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应进行个体化分析,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动脉瘤的大小和复杂性、动脉瘤的指向、M1段的长度、脑内血肿的位置、以及手术医师的习惯和经验,决定是否选择眉弓锁孔入路并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1对象与方法 1991年6月~2008年2月,我科采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5例,其中男232例,女253例;  相似文献   
3.
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63例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进行分析。手术切除50例,除部分急诊手术外均在显微镜下完成;对重要功能区的脑AVM行血管内栓塞8例,3例术前栓塞,3例栓塞完全,2例栓塞不全行伽玛刀治疗;直接行γ-刀治疗2例。结果 44例全切,6例部分切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AVM。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显示畸形血管3例消失、5例缩小50%以上;γ-刀治疗4例,见AVM血管影变淡、缩小,周围残留放射反应区。全组随访3个月-9年,效果良好41例,占65.1%;轻残13例,占20.6%;重残6例,占9.5%;术后死亡3例,占4.8%。结论 显微手术是脑AVM的主要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是主要而获显效的方法之一,对大型、复杂的AVM栓塞与手术结合是较佳方案。对小型、深部、功能区难以切除及不能接受手术或栓塞者γ-刀治疗更具有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CT引导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T引导行立体定向手术127例,其中包括帕金森病、脑肿瘤内放疗、精神分裂症、扭转痉挛、脑脓肿、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活检、脑内异物取出、透明隔囊肿、脑肿瘤开放立体定向等手术。结果 手术有效率96.1%(术后1个月),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昏迷、偏瘫、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脑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扩大了手术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L-4细胞毒素对垂体腺瘤细胞生长及其激素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垂体腺瘤细胞(GH3、AtT20)上IL-4受体各亚型mRNA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DT4H(IL-4细胞毒素)对垂体腺瘤细胞所产生的细胞毒性效应,并经DNA片段分析、流式细胞分析、蛋白印迹分析和电镜证实。应用ELISA法检测垂体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在裸鼠上建立垂体腺瘤动物模型,测定治疗前后腺瘤体积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垂体腺瘤细胞GH3和AtT20上均表达IL-4受体各亚型。DT4H诱导垂体腺瘤细胞所产生的细胞毒性效应呈现剂量-时间依赖关系。细胞周期分析表明DT4H能诱导细胞周期的停滞。caspase8,caspase9,caspase3,RANKL和JNK2的表达均增加,而Bcl-2的表达减少。DT4H治疗后,垂体腺瘤细胞和裸鼠垂体腺瘤的激素分泌水平明显下降,腺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IL-4细胞毒素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垂体腺瘤细胞的凋亡、抑制垂体激素的分泌,很可能为垂体腺瘤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宏  郭晓远  吴国建  陈陆馗 《中草药》2018,49(11):2584-2590
目的评价汉防己甲素联合紫杉醇(paclitaxel,PTX)逆转耐药型脑胶质瘤(C6/MDR)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行性,并探讨可能的耐药逆转机制。方法通过非耐药型脑胶质瘤C6和耐药型脑胶质瘤C6/MDR细胞系作对比,以体外细胞毒性为指标,采用MTT法分别考察PTX、汉防己甲素、PTX+汉防己甲素抑制C6和C6/MDR细胞增殖作用差异;以细胞摄取能力为指标,借助HPLC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测定PTX和荧光探针罗丹明123(R123)在2种细胞内的含量,评价汉防己甲素促C6/MDR细胞摄取PTX和R123的能力;以细胞凋亡率为指标,采用Annexin V-PE/7-AAD一步染色法定量PTX、汉防己甲素、PTX+汉防己甲素干预后的2种细胞凋亡率;采用P-糖蛋白(P-gp)抗体结合试剂盒和Pgp-Glo TM分析系统分别考察汉防己甲素对C6/MDR细胞P-gp表达以及P-gp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汉防己甲素+PTX对C6/MD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PTX浓度计)为(5.88±0.43)nmol/L;在10μmol/L汉防己甲素的干预下,C6/MDR细胞内的PTX和R123累积量相比PTX组分别提高9.4倍和12.3倍,凋亡率相应提高了2.3倍;这种汉防己甲素介导的耐药逆转机制可能与降低C6/MDR细胞P-gp表达、刺激细胞内P-gp ATP酶活性有关。结论汉防己甲素联合紫杉醇在体外具有逆转C6/MDR细胞耐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导致人们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现如今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其发病年龄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针对青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概括青年脑卒中目前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方向,为疾病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血脂联素(adiponectin,AP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京地区人群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NaPshot法检测APN中rs2241766?rs1501299?rs17300539和rs266729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50例HICH患者及150例正常健康人中的分布特征?结果:①rs266729位点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②rs266729位点的GG基因型的HICH病危险度是CC基因型的2.623倍(95%CI:1.282~5.366;P=0.008),校正后仍为HICH的危险因素;③rs2241766?rs1501299?rs17300539位点与HICH的发病风险均没有关联?结论:ADIPOQ基因的rs266729基因多态性与南京地区汉族人群HICH的易感性相关;rs266729位点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南京地区汉族人群HICH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颅脑损伤(CI)大鼠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构建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CI组及b FGF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给予硬膜外撞击,其它处理同模型组;b FGF低、中和高剂量组在建模成功30 min后分别给予2、4和6μg的b FGF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 d。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取大鼠脑组织,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WST-8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I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 0.05);与CI组相比,b FGF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也降低(P 0.05),脑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降低(P 0.05),MDA含量降低(P 0.05),SOD和GSH-Px活性升高(P 0.05),LC3-Ⅱ和bec-lin-1蛋白水平降低(P 0.05)。结论:b FGF能够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这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硝酸银(AgNO3)对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模型引流静脉压(draining vein pressure,DVP)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AVM模型。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应用AgNO3处理两实验组的引流静脉,在不同时间段测定作用点前、后的DVP。结果 AgNO3作用点以前的DVP先短暂轻微上升,6min后降至处理前水平。作用点以后的DVP亦先短暂轻微上升,3min后降至处理前水平,随后继续下降,0.5h后降至处理前水平的一半,并维持至lh。结论 AgNO3处理AVM血管巢及其边缘的引流静脉,在lh内不会造成DVP骤升,相反可通过降低DVP,保护引流静脉,安全切除AV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