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哺乳动物基因转导载体的可行性及其转导特点.方法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Bac-GFP,以不同MO1的病毒和不同终浓度丁酸钠感染各哺乳动物细胞系.通过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检测细胞转导率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强度.结果发现HEK293细胞中,Bac-GFP转导率和GFP表达强度随着MOI和丁酸钠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高(P<0.01),报告基因GFP的表达第2 d最高,至少可持续9 d.Bac-GFP可感染不同种属不同组织的哺乳动物细胞系,但转导率有差异.结论重组杆状病毒可以用于体外基因转导.  相似文献   
2.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relies on bone measurements by radiological instruments .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ite women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or contents (BMC) values below- 2.5T- score in reference to young normal adult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osteoporosis . Although many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societies recently considered other risk factors or symptoms in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 BMD values measured by radiological instruments stil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se defini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osteoporosis issues related to such threshold classifi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ference population, implication of using young normal or older women as reference groups, effect of measurement errors on diagnosis,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concordance of multiple diagnostic, selection of threshold for osteoporosis based on cost - effective analysis , and finally utility of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diagnostic tests. We use previously pu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在血管舒张功能(FMD)模式下实时跟踪肱动脉血管内径方法的可行性和肱动脉不同血流阻断位置对FMD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30例健康年轻人用eTRACKING技术在FMD模式下实时跟踪肱动脉血管内径,分别将血压计袖带绑缚于前臂与上臂进行测量。比较同一受试者在两种加压位置时肱动脉在加压前和反应性充血后的内径变化,以及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达峰时间的差异。结果:上臂加压的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绝对值和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前臂加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达峰时间明显长于前臂加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TRACKING技术显著提高了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精确度,并能实时检测血管内径变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信度。血压计袖带绑缚于上臂时FMD的测量值较大,反应性充血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Tei指数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与胶原代谢的血清标志物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8例E/A<1且EF≥50的原发性高血压或/和冠心病患者分为无心衰组和心衰组,应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测定两组的Tei指数,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的血清PICP、PⅢNP。结果心衰组的Tei指数明显高于无心衰组(P<0.01),并且Tei指数与PICP、PⅢNP显著相关。结论Tei指数具有识别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性,结合血清PICP、PⅢNP分析则能间接地反映心肌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CVIQ对40例弦脉与非弦脉桡动脉血流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芳  陆盈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4):152-154
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惠普 850 0中的 CVIQ功能(彩色速度成像定量化 ) 对 2 0例弦脉者的桡动脉及 2 0例非弦脉者的桡动脉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结果是弦脉者的桡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S、阻力指数 RI、血流加速斜率 AS及血容量 VOLT均明显高于非弦脉者 ,而舒张期最大峰值速度却低于非弦脉者。这就证实了弦脉的特点 :端直以长 ,如张弓弦 ,按之不移 ,绵绵如按琴弦 ,即按之如弓弦或琴弦 ,左右不动 ,在指下有挺然直进的感觉。以往对脉象学的研究缺少一种定量化的方法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彩色速度成像定量化这一功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将为中医脉象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无创伤性的、直观的、定量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组杆状病毒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哺乳动物基因转导载体的可行性及其转导特点。方法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Bac-GFP,以不同MOI的病毒和不同终浓度丁酸钠感染各哺乳动物细胞系。通过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检测细胞转导率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强度。结果 发现HEK293细胞中,Bac-GFP转导率和GFP表达强度随着MOI和丁酸钠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高(P<0.01),报告基因GFP的表达第2d最高,至少可持续9d。Bac-GFP可感染不同种属不同组织的哺乳动物细胞系,但转导率有差异。结论 重组杆状病毒可以用于体外基因转导。  相似文献   
7.
股总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测定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通过对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I)负向波面积测定,探讨负向波形成机理,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2条股总动脉远心端加压的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进行测量.结果 32条股总动脉加压前WI负向波面积24.19±15.95mmHg m/s2(压力),加压时45.08±29.90mmHg m/s2(压力),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条股总动脉加压前负向波面积0.042±0.033m/s2(管径),加压时0.074±0.062 m/s2(管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负向波面积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增大,负向波面积与外周血管反向折返波大小有关,该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时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目的 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 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 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顶点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左右颈总动脉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顶点至终点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上升支时间与下降支时间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W1的宽度(W1曲线终点减去W1曲线起点的时间)相当于血流加速时间(Δt).对于判断心脏功能可能有一定帮助.②W1曲线的起点应为心脏射血期的开始,而非如以往文献报道的W1曲线的顶点为射血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超声对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扩张达峰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连续多次测量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值,并观察其达峰时间和连续测及峰值的次数,探讨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测量的精确性。方法将30例高血压痛、高脂血症、糖尿病(有其一即可)患者和30例正常人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加压前和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以及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的达峰时间和连续测及峰值的次数。反应性充血后测量方法为:松袖套后20秒左右测量第一次,随后每间隔15秒测一次直到确定测值开始下降为止。结果异常组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低于正常值10%。异常组和对照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达峰时间分别为67.33±11.32秒和64.07±12.36秒,连续测及峰值的次数分别为1.33±0.66次和1.30±0.53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肱动脉内径达峰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作者认为在松袖套后35秒开始,以不大于15秒为间隔,进行连续多次测量,并以50~80秒为重点观察时间段,能较准确地测到血管内径的最大值,从而使血管内皮功能的测量更精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