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了介入方法对30例进行期胃癌手术前进行了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化疗栓塞术中及术后症状的改变,对手术切除的27例进行了病理组织检查。总有效率达70.3%,是一种理想的围手术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的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高分辨率 CT(HRCT)的影像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其HR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1例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患者行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胸部X线平片和HRCT.结果:HRCT图像上16例表现出数量不等的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13例可见磨玻璃样密度,4例有密度减低区,5例显示局限性的空气残留(airtrapping)并形成“马赛克”样灌注,2例出现散在的小叶中心性气肿、2例发生肺纤维化。结论;HRCT可以清晰显示过敏性肺泡炎病变的类型及分布。HRCT图像上表现为弥漫性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或小叶中心结节与磨玻璃样祺及密度减低区同时存在时,应考虑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疣状胃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十分常见,既往受检查方法所限发现甚少。应用双对比造影以来,疣状胃炎检出率明显增加,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本研究总结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1例疣状胃炎的X线诊断结果,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材料和方法 131例中男63例,女68例,年龄32~69岁。104例主诉上腹不适、胀满、灼热性疼痛,其中18例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4例为胃癌并发疣状胃炎。131例全部经胃镜活检证实。X线检查应用双对比造影法。分别摄取食管、胃前、后壁、胃底、贲门区双对比相,胃窦和胃体加摄局部压迫相。2 结果2.1部位…  相似文献   
5.
��ϵĤѪ��˨�������׵���CT���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CT在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应用1.1 肠系膜上静脉 (SMV)栓塞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以继发性多见。常见的原因有高凝状态 (如真红细胞增多症、癌肿 )、SMV损伤(如外伤、手术、放疗 )、腹腔感染、长期服用避孕药等。近半数病人有周围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病史。血流滞缓、静脉壁结构改变和血液组成成分变化是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 ,但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血栓形成致栓塞部位及其远侧的血管增宽 ,若其引流区域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 ,可出现肠壁静脉回流障碍 ,引起肠壁淤血 ,肠壁及肠系膜水肿、渗出 ,严…  相似文献   
6.
进行期胃癌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了介入方法对30例进行期胃癌手术前进行了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化疗栓塞术中及术后症状的改变,对手术切除手27例进行了病理组织检查,总有效率达70.3%,是一种理想的围手术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发病,呈散发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它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及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较敏感的检查方法。本文通过40例病毒性脑炎的MR图像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MR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5年4月至1...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 ,54岁。右上腹不适 ,胀痛4个月 ,间断呕血1天入院。病人患原发性肝癌6个月 ,曾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两次。近1周来右上腹疼痛加重 ,腹胀 ,食欲下降。1天前突然呕吐 ,暗红色血液 ,总量约500ml,在当地医院内科止血治疗不见好转来我院。查体 :T36 4℃ ,P96次 /分 ,R16次 /分 ,BP16 /12kPa ,贫血貌。巩膜无黄染 ,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肝大、肋下可触及 ,剑突下4cm ,质硬。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B超及CT示肝左叶原发性肝癌 ;门脉癌栓 ;腹水。化验检查 :AFP为400ng/…  相似文献   
9.
10.
作者报告了采用自张式金属血管内支架(EMS)置入术对12例节段性Budd-Chiari综合征(sCS)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结果。其中肝后段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型9例;节段性狭窄型3例。术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下腔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3.40±0.60kPa降为1.74±0.35kPa(1kPa=7.5mmHg)。2例于术后复查了血管造影,1例于术后第6个月时虽有管腔内膜增生,但该段下腔静脉依然通畅;另1例于术后30个月时,病变段出现狭窄,经球囊导管成形术(PTA)并置入另一组EMS后,管腔再度获得通畅。其余10例术后随访8~28个月(平均15个月)无症状再发生。作者认为EMS置入术是治疗节段性BCS的有效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单纯PTA治疗术后再狭窄闭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