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对大鼠外科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大鼠接受85%肝切除手术.于术前3 d至术后48 h,每天分别给予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l1ml/1100 g,异甘草酸镁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异甘草酸镁100μg/100 g.术后观察各组大鼠氨基转氨酶指标的变化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另取20只SD大鼠,同法构建异甘草酸镁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两组大鼠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大鼠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急剧升高.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异甘草酸镁组大鼠术后ALT和AST的升高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大鼠的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异甘草酸镁组大鼠肝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内注射异甘草酸镁[100μg·(100 g)-1·d-1]对大鼠外科型急性肝功能衰竭有显著地保护作用,但尚不能有效地延长大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1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Trocar部位庙(TSH),探讨TSH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和诊治方法.方法 1例55岁的女性患者,1年前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6个月余出现有下腹TSH,渐增大.入院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TSH的发生因素复杂,一旦发生多需手术治疗,妥善缝合Trocar切口筋膜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cortactin功能性结构域(NTA和ABR)GST融合蛋白,用于后续研究NTA和ABR多肽分子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从cortactin基因cDNA克隆中扩增获得cortactin功能性结构域(NTA和ABR片段),经双酶切和连接后将其分别插入载体pGEX-4T-2中获得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入感受态菌,诱导表达,蛋白粗提后纯化。结果:PCR扩增后获得和预期一致的cortactin功能性结构域(NTA和ABR片段),通过测序证实该两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纯化的蛋白作SDS-PAGE电泳,证实蛋白的完整性和纯度良好。结论:成功地获得cortactin功能性结构域(NTA和ABR)GST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脾切除在大鼠肝切除术后早期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5%肝切除对照组、脾切除处理组、异甘草酸镁处理组、脾切除加异甘草酸镁处理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异甘草酸镁处理组和脾切除加异甘草酸镁处理组腹腔内注射异甘草酸镁(100μg/ml)1ml/100g,其余各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ALT、AST变化、门静脉压力变化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各处理组的ALT、AST、门静脉压力均较肝脏手术切除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异甘草酸镁处理组较肝切除对照组门静脉压力下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脾切除可能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减轻残肝细胞损害对大鼠85%肝切除术后早期肝衰竭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肝病患者血清microRNA-21(miR-21)水平,以探讨miR-21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和HCC患者(各组均为25例)血清miR-21水平,分析miR-21水平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人、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miR-21相对水平分别为(1.1±1.7)、(2.3±2.6)和(2.8±2.5),而HCC患者为(22.6±4.4),显著高于前三组(P〈0.001);HCC患者术后1w和1m血清miR-21相对水平分别为(18.4±3.5)和(3.1±2.7),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HCC患者血清miR-21水平与肿瘤大小、癌栓以及HBV感染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数目和血清AF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miR-21在HCC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可能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靶向cortactin基因的shRNA重组质粒,并筛选出沉默cortactin基因效果最明显的shRNA重组质粒。方法 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cortactin基因不同位点的shRNA片段,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BSilence1.1-cortactin-shRNA1-3),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各重组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人肝癌HepG2细胞中,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转染情况,并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与测序分析证实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转染成功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绿色荧光,3组重组质粒组HepG2细胞的cortact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与pBSilence1.1-cortactin-shRNA1和pBSilence1.1-cortactin-shRNA2两组相比,pBSilence1.1-cortactinshRNA3组的cortactin基因mRNA表达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的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中cortactin基因mRNA表达,为下一步研究沉默cortactin基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伤的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对我院于2007年至2011年间诊治的13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胆管损伤患者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对其中的9例患者行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术。结果 9例行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的患者有3例术后出现胆漏,通畅引流及积极保守治疗后治愈,痊愈出院。短期随诊,未有发生胆道狭窄及胆道梗阻现象。结论选择合适的医源性肝外胆管横断伤的病例行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是安全有效的。精确的胆道吻合技法是保证一期胆管对端吻合修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胆汁漏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因肝外胆管结石施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256例患者(其中连续缝合的174例,间断缝合的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连续缝合组有2例术后发生胆汁漏,间断缝合组有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胆汁漏的患者经通畅引流后,均得以痊愈.结论:连续缝合法较间断缝合法能有效减少术后胆汁漏的发生,保证术后引流通畅是治疗术后胆汁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0ddi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LC+LCBDE,58例行EST+LC,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LC组。结论〓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LC+LCBDE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