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1.加强传染源管理,搞好疫点处理。2.加强四热病人血检,及早发现疟疾病人。3.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管理。4.滞留喷洒灭蚊。5.采用多种形式,搞好疟防宣传,为了普及疟防知识,调动群众搞好疟防的积极性,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  相似文献   
2.
B.s和B.t.H_(14)混合发酵液在不同水质中的灭蚊效果郝延玉,郝静,周长营为了使B.s和B.t.H(14)混合发酵液充分发挥灭蚊作用,笔者对部分影响因素(水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B.s和B.t.H(14)混合发酵液,山?..  相似文献   
3.
4.
基因工程灭蚊幼蓝藻的现场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将转入球形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表达质粒的工程藻Anabaenasubtropic(pDC26)大量培养后,应用于山东省平阴县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表明:工程藻在9.41×105cells/ml浓度以上时,48h可杀死99~100%蚊幼虫;在9.13×104cells/ml浓度时,4d可杀死99%以上蚊幼虫,连续观察2个多月,工程藻仍有明显杀蚊效果,实验组最多14条/勺幼虫,而对照组210条/勺左右。观察还发现,工程藻对库蚊幼虫杀灭效果最好,其次为伊蚊,但高浓度时,对伊蚊仍有明显杀灭效果;由于按蚊幼虫密度太低,未能观察。此结果比单独使用球形芽孢杆菌杀灭蚊幼虫有明显提高,持续时间也延长,这将为蚊虫的持续控制提供一个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B.S和B.t.H_(14)混合发酵液在不同水质中的灭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cricus,B,S)和苏云金杆菌H_(14)(Bacillus thuringiesisH_(14).B.t.H_(14))混合发酵液的灭蚊作用已众所周知,为了使B.S和B.t.H_(14)混合发酵液充分发挥灭蚊作用,笔者对影响B.S和  相似文献   
6.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cricus简称B.S)和苏云金杆菌H_(14)(Bacillus thuringiesisH_(14)简称B.t.H_(14))混合发酵液的灭蚊作用已众所周知,为了使B.S和B.t.H_(14)混合发酵液充分发挥灭蚊作用,笔者对影响B.S和B.t.H_(14)混合发酵液作用的部分因素(水质)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球形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H-14混合发醉液灭蚊幼持效观察山东省平阴县卫生防疫站(邮编:250400)郝延玉,李吉坤,周长营,郭启法1994年夏在平阴县城区,选择面积50m2、70m2两个污水坑和1个面积lm2的防火缸作为观察点,观察球形芽孢杆菌(B....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8岁,体重20公斤,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尚好,无过敏及哮喘病史,两肺呼吸音清晰。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50毫克,阿托品0.3毫克。入手术室静注氯胺酮40毫克,异丙嗪25毫克。手术约两分钟后即出现阵发性咳嗽,继而呛咳,躁动。又静注氯胺酮30毫克,安定5毫克。患者立即出现痉挛频繁的呛咳,呈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颈外静脉怒张,口腔内大量泡沫样  相似文献   
9.
养鱼灭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多数淡水鱼均能吞食蚊幼,以柳条鱼(Gambusiaoffins)、中华斗鱼(Macrpoauschinesis)等能力最强。笔者1995年对尚未见报道的观赏鱼类的灭蚊效果进行了观察。1观察方法1.1室内实验观察选一个7L鱼缸,放人金鱼8尾(每尾重约5~8g),在有蚊幼的季节,间断性的将野外捞取的各类各期蚊幼,每次定量放入鱼缸内,记录每次食尽蚊幼的时间。1.2选择有鱼的花池、防火地数个,于5~10月份每月观察记录1~2次池内蚊幼滋生情况。2结果与分析从室内实验结果(附表)看,金鱼对蚊幼有强的吞食能力,一次性投饵,平均每尾10条蚊幼时0.5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简称B.S)杀虫毒蛋白基因转移至蓝藻中得到表达,并利用转基因蓝藻进行灭蚊,此项技术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成功,1995年夏天在平阴县城区进行了灭蚊幼现场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