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SCL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和CEM细胞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是新发现的与白血病发生有关的癌基因。为进一步探讨SCL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本研究应用SCL基因的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AS—PS—ODN)分别与K562和CEM白血病细胞系作用,观察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和SCL mRNA变化。结果显示:(1)AS—PS—ODN对K562和CEM细胞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2)AS—PS—ODN作用后K562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明显增加;(3)AS—PS—ODN作用后K562细胞发生凋亡现象,但未观察到CEM细胞凋亡;(4)AS—PS—ODN作用后K562细胞和CEM细胞SCL mRNA表达水平减低,同时CEM细胞SIL-SCL mRNA表达水平也减低。结论:AS—PS—ODN能特异性抑制K562和CEM细胞的增殖,减低SCL mRNA和SIL—SCL mRNA表达水平,同时促进红系分化,诱导K562细胞过早凋亡。  相似文献   
2.
利奈唑胺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严重血液病和烧伤患者合并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cSST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医院2007-2008年116例住院患者发生cSSTI的临床特征、细菌学结果,以及应用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cSSTI细菌学检测结果以G+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属占51.7%;治疗结束后7 d,利奈唑胺组的临床有效率(93.9%)明显高于万古霉素组(76.3%,P<0.05)和去甲万古霉素组(7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学评价患者治疗结束后7d,针对所有G+球菌,利奈唑胺组的临床有效率(93.1%)优于万古霉素组(74.2%,P<0.05)和去甲万古霉素组(63.2%,P<0.01),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针对MRSA和肠球菌属,利奈唑胺组的有效率(86.7%)也优于万古霉素组(42.9%,P<0.05)和去甲万古霉素组(43.8%,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严重血液病和烧伤患者合并cSSTI安全性好,具有显著疗效,优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并发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分层诊断的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从2005年4月-2008年3月期间住院的血液病患者85例发生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肺部CT影像,以及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不同分层诊断的抗真菌疗效。结果:①呼吸道IFI肺部CT影像学主要特征有结节样/球状阴影和靠胸膜的楔形阴影等;②微生物检测结果念珠菌属占44.7%,霉菌占12.9%,未检出真菌占42.4%;③IFI初始治疗中伊曲康唑组有效(痊愈加好转)率(67.7%)好于氟康唑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氟康唑初始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患者16例,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6.7%和75%,而伊曲康唑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有效率为3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分层治疗中,拟诊治疗、抢先治疗与确诊治疗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影响抗真菌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中主要是与原发病是否进展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年龄、粒细胞缺乏时间、抗真菌治疗时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胸部CT影像学对IFI诊断有重要价值,而痰检真菌学诊断价值不大;②伊曲康唑注射液可以优先选择用于呼吸道IFI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退化细胞、ZAP-70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退化细胞在92例CLL患者外周血涂片的检出率;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ZAP-70的阳性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并观察这二项指标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结果  在92例CLL患者中, Binet A期28例(30.5%), Binet B期44例(47.8%), Binet C期20例(21.7%)。外周血涂片退化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19%(3%~48%)。取≥20%为阳性表达, 则退化细胞阳性56例(60.9%); ZAP-70阳性32例(34.8%)。双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提示二者呈负相关。退化细胞阴性患者临床预后差, 较阳性患者的8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下降(59.4% vs. 86.0%, P < 0.05), ZAP-70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8年PFS也下降(57.8% vs. 79.5%, P < 0.05); 退化细胞阴性伴ZAP-70阳性患者PFS更低(27.8%, P < 0.05)。  结论  退化细胞阴性和ZAP-70阳性提示CLL预后不良且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CD34 抗原是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随着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而逐渐消失 ;干细胞白血病 (SCL)基因也表达于造血干细胞中 ,它在维持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而消失。CD34 抗原与SCL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中有所表达 ,它们与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一定关系[1,2 ] ,但也存在争论 ,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对 167例AML进行免疫分型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进行SCL基因检测 ,同时结合AML临床表现、血流学特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  相似文献   
6.
7.
SCL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SCL及其融合原因SIL-SCL在白血病细胞系和患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临床预后关系。结果 1.SCL基因在白血病的总表达率为57.9%,除M3外的各亚型表达率均较高。2.SIL-SCL基因仅在T-ALL中表达,占22.2%。3.SCL阳性表达的ANLL患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明显减低,SCL阳性表达的ALL患生存率也明显减低。结论 1.SCL基因广泛表达于各种类型白血病,对白血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2.在ALL中,SCL异常激动的方式以过量表达常见,基因重排较少见。3.SCL阳性表达是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CD34抗原是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随着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而逐渐消失;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也表达于造血干细胞中,它在维持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而消失.CD34抗原与SCL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有所表达,它们与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一定关系[1,2],但也存在争论,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对167例AML进行免疫分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SCL基因检测,同时结合AML临床表现、血流学特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因面色苍白伴皮肤红点2个月,发热并右腋下肿物5 d于2008年5月10日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200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反复皮肤红点,可自行消退,伴月经增多,就诊于我科,查体轻度贫血外观,皮肤可见少量出血点,余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2×109/L,血红蛋白93 g/L,血小板34×109/L.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联合小剂量HA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 [高三尖杉酯碱(HHT)+Ara-C+G-CSF]序贯诱导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IA方案化疗后3 d复查骨髓,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或者减低,原始细胞比例≥30 %的患者57例进入开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第2个疗程化疗方案采用小剂量HA+G-CSF方案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仍为IA方案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血生化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完全缓解(CR)21例(65.6 %),部分缓解(PR)4例(12.5 %),无早期死亡;总缓解率(ORR)为78.1 %。对照组CR 11例(44.0 %),PR 2例(8.0 %),早期死亡3例(12.0 %);ORR为52.0 %。研究组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38)。研究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中位时间(9.5 d)短于对照组(28.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5,P<0.001),血小板计数从最低值恢复至50×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11 d)也短于对照组(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3.0,P=0.001)。研究组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中位数量(8 U,2个治疗量)少于对照组(16 U,6个治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5,P=0.002;U=149.0,P<0.001)。研究组应用静脉抗感染药物中位时间短于对照组(14 d比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9.5,P=0.015)。研究组严重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发生率[3.1 %(1/32)]低于对照组[24.0 %(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48)。结论 IA联合小剂量HA+G-CSF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初治AML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