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女,77岁,因"呼吸困难,血压偏高"于2009年11月14日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无药物、家族及酒精过敏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肺气肿病史。查体:体温(T)37℃,血压(BP)168/90mmHg(1mmHg=0.133kPa),呼吸(R)25次/分,心律(HR)76次/分,双肺  相似文献   
2.
1例47岁男性患者,左胫腓骨骨折术后伤口流脓并不愈合,经过脓液真菌培养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均找到指甲隐球菌,诊断为术后伤口组织真菌感染。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评估,结合指甲隐球菌的病理结果,先后给予抗真菌药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单独治疗,鉴于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对氟康唑耐药以及特比萘芬致过敏性水疱等症状,立即调整用药方案,交替隔日使用2种抗真菌药物。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1个多月后,症状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09年我院肝病治疗中成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使用的中成药销售金额排列第一的为注射用苦参素,前10位销售金额和DDDs大部分为保肝降酶类中成药。结论: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病例:患者,男,18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于2009年2月14日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入院诊断为颅脑外伤(额叶脑挫伤并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积液、额骨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头孢哌酮钠及其酶抑制剂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头孢哌酮钠及其酶抑制剂致双硫仑样反应,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并用其他药品、预后和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及其酶抑制剂致双硫仑样反应共98例,多发生于41~50岁,有3例出现再激发现象,饮酒后双硫仑样反应多数发生于饮酒1小时内,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全身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等。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头孢哌酮钠及其酶抑制剂饮酒后致双硫仑样反应是可以预防的。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7-2010年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7-2010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中药注射剂的消耗金额、用药频度、日平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4年来中药注射剂消耗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连续4年居临床使用之首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7.
1例术后用药引起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性黄疸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临床药师对1例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性黄疸进行药学监护。方法 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评估方案,结合血液检查的结果,制定护肝治疗、碱化 尿液等诊疗方案。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 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我国关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实际应用。方法:利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出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文献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及文献涉及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就我国的药品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我国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研究呈增长趋势,现已形成核心作者群,各级医疗机构和药监部门是文献的主要来源;具体的研究内容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以问题和建议类、论著类居多。结论: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工作刚刚起步,尚缺乏系统化,法规和技术等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109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内文献检索到的109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分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其中1例死亡,死亡率0.92%。结论临床中应加深对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加强其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改善十味扶正颗粒吸湿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雪梅  韦文俊  王志萍  阎俊  邝俊健 《中成药》2006,28(10):1523-1524
十味扶正颗粒是以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甘草等中药材提取并浓缩制成稠浸膏(d=1.25)后以一定比例的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制成的新中药颗粒剂,具有温补气血等疗效,作用显著。但由于该颗粒剂有效成分大多是多糖,容易吸湿变软,质量很不稳定。因此通过筛选其成型的最佳处方并进行吸湿性实验、测定临界相对湿度的实验研究来改善十味扶正颗粒的吸湿性。1材料与设备CaHPO4·2H2O(AR,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批号020904);药用淀粉(长沙市国艺场淀粉厂);可溶性淀粉(CP,浙江湖州市菱湖食品化工厂);微晶纤维素(AR,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