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定量药理学奠基人、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创始人、著名的定量药理学家、临床药理学家、医药统计学家孙瑞元教授于2017年8月23日下午2:20因病在芜湖逝世,享年88岁。孙先生在定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新药研发与审评等诸多领域做出了极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迷迭香酸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多酚羟基化合物,是迷迭香、紫苏、丹参等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迷迭香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过敏、抗光保护等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肺等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迷迭香酸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作用领域有了众多新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MEDLINE数据库检索,着重介绍了肿瘤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钠对H22肝癌细胞小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小鼠爪垫皮下接种H22细胞,建立小鼠肿瘤淋巴结转移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组(5mg/kg)、白藜芦醇组(40mg/kg)、迷迭香酸钠高(200mg/kg)、中(100mg/kg)、低(50mg/kg)剂量组。造模第5天开始,各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21天,建模第30天后处死小鼠;观测小鼠移植瘤、淋巴结、免疫器官的变化;通过HE染色和Realtime-PCR等技术检测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转移相关因子MMP-9、VEGF-C的表达,探索迷迭香酸钠对肿瘤淋巴结转移影响。结果:迷迭香酸钠50mg/kg以上剂量能明显抑制肿瘤增殖,减少其向腘窝、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无明显的刺激作用;迷迭香酸钠还可降低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因子MMP-9、VEGF-C表达。结论:迷迭香酸钠能通过下调MMP-9、VEGF-C表达而在H22荷瘤小鼠体内发挥显著的抗肝癌淋巴结转移作用,其展现出低毒优点,具有良好抗肝癌转移活性。  相似文献   
4.
方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应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体系中,方剂还起着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作用。因此,方剂的药理学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常用方剂因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经受了长期实践的考验而成为中医随证化裁加减的最基本处方,故对这些传统名方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兹将近五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赤芍的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赤芍及其活性部位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含不同活性组分的赤芍提取物,应用在体外对内毒素中和的定性定量试验、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以及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观察抗内毒素作用。结果:赤芍水煎剂及从赤芍水煎液中分离的赤芍总苷于体外、体内均表现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能明显降低内毒素静脉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率。结论:赤芍有抗内毒素作用,赤芍总苷为赤芍主要的抗内毒素有效部位,赤芍的挥发性部分及多糖部分未见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芎茶调散袋泡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芎茶调散是治疗表寒证的经典名方。我所制剂室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成了川芎茶调散袋泡剂,保持了中药散剂的特色,又便于服用。我们对该制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该方临床疗效原理,并比较了袋泡剂和煎剂作用的异同。 实验材料 一、川芎茶调散制剂 按药典处方,原生药均经过品种鉴定。 1.川芎茶调散袋泡剂(下简称袋泡剂):取袋泡剂接服用方法用开水浸泡10分钟,弃袋留汤,蒸馏后浓缩至稠膏,再加入蒸馏液,用蒸馏水调至所需浓度。 2.川芎茶调散煎剂(下简称煎剂):按常法煎煮,浓缩。上述制剂由本所制剂室提供。 二、实验动物 近交系C_(57)BL/6小鼠,或远交群昆明种小鼠,体重13~15g或17~22g,雌雄皆有。远交系SD大鼠,体重为90~120g(同窝)或150~180g雄雌兼用。动物均由本所动物房繁殖供给。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6种鳞毛蕨属植物所含间苯三酚衍生物对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所有材料均采集于7~8月,它们的根茎经粉碎后用有机溶剂(乙醚、乙醇、甲醇)提取,以饱和的氢氧化钡水溶液处理,再用盐酸酸化至PH4~5沉淀而得到总的间苯三酚衍生物,得量为0.5~3.0%,因植物品种和生长条件不同而有差异。部分材料还用5%碳酸钠水溶液提取,再经酸化而沉淀之。从欧州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L.)schott.根茎中分离得到两个单体:绵马酚及白绵马素。抗菌试验采用系列稀释法,乳酸杆菌为3~4天培养物,每毫升含菌5百万,酵母  相似文献   
8.
内毒素是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致病产物之一,当其侵入机体血流,可因触发体内一系列病理生化过程从而引起发热、白细胞改变、休克、DIC、以至死亡。内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对内毒素临床意义认识的迅速扩展和深化,从而提出了“内毒素性疾病”的概念。由于内毒素性疾病包含着现今人类的众多主要危、急、重、难治的致死性疾病,而迄今尚未有临床可用的以针对病因内毒素本身的有效药物,因而抗内毒素药物的研制已成为国际医药学界最为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其合用的抗感染疗效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某一阶段、常合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法,可使疗效大为提高。本文对该两法的复方进行了解热、抗炎、非特异抗感染抗休克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图探讨两法及其合用的抗感染疗效原理。  相似文献   
10.
25~50mg/kg/日的云芝胞内多糖(IPPV)对2,4-二硝基氯苯及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绵羊红细胞所致615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形成。当合并用药时,IPPV对环磷酰胺等多种免疫抑制剂所致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抑制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能使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有所改善、恢复正常或高于正常,但IPPV对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的抑瘤效果却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