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KG*2〗探讨儿童轻度过敏性结膜炎中干眼发生的原理及不同方案疗效,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HTH〗方法〖KG*2〗回顾性分析4~10岁轻度过敏性结膜炎患儿(观察组)101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1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儿检测过敏原。比较2组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FL)评分、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分析BUT、FL评分、TMH与病程的相关性。观察组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有人工泪液分为A组42例和B组59例,比较A、B组治疗前后BUT、FL评分、TMH。 〖HTH〗结果〖KG*2〗观察组BUT短于对照组;F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T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性结膜炎BUT与病程呈负相关(r=-0.439,P<0.01),FL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r=0.396,P<0.01),TMH与病程无相关性(r=0.043,P>0.05)。治疗后,A、B组BUT长于治疗前,FL评分低于治疗前,A组TMH高于治疗前;A组BUT长于B组,FL评分低于B组,TMH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儿童过敏性结膜炎通过降低双眼泪膜稳定性,破坏角膜上皮完整性,造成干眼症状,而对泪液分泌无显著影响。病程越长泪膜稳定性越低,角膜上皮破坏越严重。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描述性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 (1 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量仪(IOL-Master)获得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为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按SE分成5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屈光与各屈光参数的关系。结果: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SE(F=131.5,P<0.001)及晶状体屈光力(F=276.4,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眼轴长度(F=235.02,P<0.001)、前房深度(F=228.7,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角膜曲率(F=0.01,P=0.66)变化稳定。3组SE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0、-0.85、-0.81,均P<0.001),与晶状体屈光力呈正相关(r=0.98、0.92、0.91,均P<0.001)。轻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呈正相关性(r=0.545、0.601,P<0.001);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呈正相关性(r=0.675、0.784,P<0.001[1])。矫正年龄和性别后,眼轴长度解释SE 73.6%的变异,晶状体屈光力可解释SE 86.5%的变异。结论: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屈光力是影响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肿瘤增多时患者的食管和气管会出现压迫感,并伴随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以及吞咽困难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医疗技术以及设备的不断发展,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也随之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3000P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输血与输入悬浮少白红细胞库存血两种方法在严重创伤及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手术中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输血与输入悬浮少白红细胞库存血。结果两种输血方式均应用于严重创伤及大手术中,而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更经济实用、操作简便、节约血源,且能快速及时地为患者提供新鲜的血细胞,迅速补充血容量,提高输血安全性,从而增强输血治疗效果,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3000P型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值得在严重创伤和大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发育特点,分析屈光状态与屈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重庆某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1 20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获得其屈光度、眼轴长度(AL)、水平角膜屈光力(K1)、垂直角膜屈光力(K2)、前房深度值(ACD),并计算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CR),分析年龄、屈光度与各屈光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3~6岁组远视发生率最高(73.13%),7~9岁组次之(48.89%),10~12岁组最低(15.00%),不同年龄组远视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29,P<0.05)。10~12岁组近视发生率最高(69.72%),7~9岁组次之(34.44%),3~6岁组最低(6.67%),不同年龄组近视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991,P<0.05)。 研究对象等效球径(SE),K2数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小,而K1、AL、ACD和AL/CR数值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近视的界值是AL/CR为3。不同年龄组SE、K1、AL、ACD和AL/C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的SE、K1、K2、AL、ACD和AL/C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1,K2及ACD与SE呈中度负相关(r=-0.525、-0.458、-0.604;P<0.05),而AL、AL/CR与SE呈高度负相关(r=-0.802、-0.847;P<0.05)。结论 3~12岁儿童的屈光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总的发展趋势为远视-正视-近视。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是影响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AL/CR>3可作为正视向近视发展的高危指标,而7~9岁可认为是学龄儿童由正视向近视化发展的活跃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7~12岁儿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xis length/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 ratio,AL/CR值)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7~12岁儿童402例(804只眼)的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并计算AL/CR值。按等效球镜度分为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及高度近视3组,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高度近视组AL/CR值(3.47±0.13)与中度近视组(3.26±0.09)、轻度近视组(3.12±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2.220,P=0.000)。等效球镜度与AL/CR值相关性高于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半径(r=-0.886,r=-0.752,r=0.243,P=0.000),线性回归显示AL/CR值每增加1个单位,等效球镜度向近视方向变化约15.2D(r2=78.4%,P=0.000)。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及高度近视组中,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的线性回归直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48.1%,r2=50.9%,r2=16.7%,P=0.000),AL/CR值与等效球镜度的线性回归直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20.5%,r2=19.5%,r2=84.0%,P=0.000)。结论:AL/CR值是判断近视的一项客观指标,可用于不同程度近视的分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