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格拉司琼对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48例,按应用格拉司琼的不同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麻醉诱导完毕即刻;B组:麻醉诱导完毕后1h;C组: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恶心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在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术后恶心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 格拉司琼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时,建议在术毕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泊酚自控镇静术在颈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颈部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PCS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入室后开放静脉,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告诉患者自控操作方法,根据病情用2%利多卡因加0.3%罗比卡因混合液行深浅颈丛阻滞,阻滞完成后接上PCS泵从静脉输注。对照组未用镇静药。镇静方法采用丙泊酚1%生理盐水混合液。结果 丙泊酚组Ramsay评分、患者合作分数、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丙泊酚自控镇静术在颈丛麻醉中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操作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 80例拟行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分为视可尼正常插管组(A组)、视可尼困难插管组(B组)、喉镜明视正常插管组(C组)和喉镜明视困难插管组(D组),每组20例.A组和B组用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C组和D组在喉镜明视下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D组的1次插管成功例数分别为20,18,20和12,喉镜明视对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与视可尼插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可作为常规气管插管技术及困难气道插管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分析麻醉诱导期间不同通气方式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接诊全身麻醉的患者521例,男213例,女308例,所有患者按麻醉常规准备,依次给予术前30 min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3mg、咪达唑仑0.5 mg/k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采用舒芬太尼0.3 μg/kg+咪达唑仑0.04 m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诱导插管,手术期间持续监测各时点CVP值.记录诱导之前(T0)以及诱导后1min(T1)、3min(T2)、5 min(T3)、12 min(T4)各个点的HR、SDP、MAP、DBP的数值变化.结果 全麻诱导后T2、T3、T4各个时点的CVP值明显比诱导前基础值(T0)有明显升高,全麻诱导后T2、T3、T4各个时点的HR、SDP、MAP、DBP与诱导前基础值(T0)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麻醉诱导后中心静脉压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way of granisetron on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during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METHOD263 patients scheduled for abdomen and breast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were double-blind  相似文献   
7.
小儿行口腔颌面部手术时麻醉操作需远离其头部 ,在无小儿麻醉机的情况下 ,成人麻醉机往往达不到小儿麻醉的要求 ,易造成体内 CO2 蓄积 ;T管装置又妨碍手术操作。我们将自行设计的 Bain同轴环路装置用于临床 ,成功完成了 5 2例小儿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 1.2~ 6 .5岁 ,体重 10 .5~ 2 3kg,ASA ~ 级 ,行双扁桃体切除术 2 6例 ,唇腭裂修复术 18例 ,口腔内肿物 8例。术前常规禁饮食 ,肌注阿托品 0 .0 3kg/kg,术中监测心率、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 (Et CO2 )、血氧饱和度 (SPO2 )。麻醉方法 :采用静…  相似文献   
8.
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时容积与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6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0.05%罗比卡因 芬太尼1μg/ml,8ml/h;Ⅱ组,0.1%罗比卡因 芬太尼2μg/ml,4ml/h;Ⅲ组,0.2%罗比卡因 芬太尼4μg/ml,2ml/h;Ⅳ组,0.1%布比卡因 芬太尼2μg/ml,4ml/h。各组患者PCEA每次2ml,锁定时间15min。各组负荷量为芬太尼50μg 0.75%罗比卡因或布比卡因2ml 生理盐水至4ml。观察患者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及术后48h疼痛评分,I、Ⅱ、Ⅳ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明显优于Ⅲ组(P<0.05),且48hPCEA消耗量、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TPCA/EPCA)Ⅲ组明显高于Ⅰ、Ⅱ、Ⅳ组(P<0.05)。Ⅲ组术后当日还需辅助使用其他镇痛药。瘙痒、恶心、呕吐、镇静程度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均未观察到呼吸抑制或下肢运动神经阻滞。Ⅳ组出现血压下降6例,自觉咳嗽无力3例,Ⅲ组自觉咳嗽无力2例。结论Ⅰ、Ⅱ、Ⅲ组有相同的良好镇痛效果。证明相同剂量而不同药物浓度的镇痛液,其镇痛效果与镇痛液的一定容积有关。  相似文献   
9.
气管异物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 ,且手术与麻醉共用同一呼吸通路 ,加上麻醉药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故麻醉中呼吸管理较为困难。自 1998年以来 ,我们将小儿贮气囊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 ,有效地解决了术中呼吸管理问题 ,使术中呼吸安全有了保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气管异物患儿 54例 ,男 36例 ,女 18例 ;年龄 2个月~ 10岁 ;体重 8~ 2 4 kg。ASA ~ 级。术前常规禁食 ,肌注阿托品 0 .2 mg/ kg,以γ-羟丁酸钠或异丙酚行全麻 ,术中监测 HR、Sp O2 、Bp。术毕静注氟美松 5~ 10 mg。贮气囊的应用 :术前准备小儿贮气囊 1只 (容积约4 0 0…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在开胸前双肺通气20 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病人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无效腔量/潮气量(Vd/Vt)值.结果 与T1相比,两组T2-4时Paw均升高(P<0.01),T2-4时Qs/Qt均增加(P<0.01),A-aDO2增加(P<0.01),PaO2降低(P<0.01),而Vd/Vt,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T2-4时的Qs/Qt增加(P<0.01),A-aDO2增加(P<0.01),PaO2,降低(P<0.01),而Vd/Vt,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肺换气功能有影响,使Qs/Qt增加,PaO2下降,A-aDO2增大;对肺泡通气功能指标Vd/Vt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