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彭彬  贾守洪  李伟  辛大平  黄义明 《医学综述》2012,(24):4263-4265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管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式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采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管镜取石治疗131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复发及胆管感染等情况。结果1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死亡。随访病例112例,随访期10个月至8年,其中症状消失93例(83.0%),术后结石残留8例(7.1%),复发7例(6.3%),胆管反复感染伴疼痛5例(4.5%)。结论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管镜取石术安全有效,可降低残石、结石复发率,远期疗效较好,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靠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行LS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治疗38例Ⅱ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自体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Ⅱ级损伤6例(15.8%),Ⅲ级损伤25例(65.8%),Ⅳ级损伤7例(18.4%)。37例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腹。自体血回输38例(100%),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平均(1 260±335)mL,手术时间平均(135±50)min,术后平均住院(10±5)d。术后未出现大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术后少量出血,经引流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LS联合自体血回输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有效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的影像、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本院)手术切除的9例U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者年龄5~63岁,其中6例年龄5~10岁;肿瘤长径平均15.1 cm。术前6例误诊为肝囊腺瘤(癌),2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1例误诊为肝良性囊性占位,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UES。结论UES为少见高度恶性肿瘤;CT与B超检查表现的不一致性为本病的重要特点;治疗上目前仍以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手术前、后联合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始于1983年。尽管初期存有争议,但目前已逐渐成为一项常规术式。我院为145例患者行两孔法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为27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总结成功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经验。结果:本组242例成功完成LC,33例中转开腹,全组无死亡病例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胆管损伤。结论:急性胆囊炎在发病早期(72h内)应用适当的手术技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措施联合的腹腔镜肝切除术(LLR)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经LLR治疗43例肝癌合并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其中联合组(n=23)给予多措施联合的LLR,常规组(n=20)给予常规LLR。患者随访情况统计到2019年7月。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胃肠减压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43例患者中,术后1周内共发生9例并发症,无肝功能衰竭情况发生,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9%(3/23)低于常规组30%(6/2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截止至观察终点复发转移率为46.5%(11/23)小于常规组61.2%(12/20),两组患者截止至观察终点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7,P=0.425)。 结论多措施联合的LLR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3种常用免疫增强剂联合抗生素预防老年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纳入外科48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组、胸腺五肽组、胸腺肽α1组和空白组各120例,均行外科肿瘤根治性手术。三个治疗组术前3天至术后一周应用免疫增强剂,给药方法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20mg/d,胸腺五肽2ml/d,胸腺肽α13.2mg/周,空白组则不予应用免疫增强剂,术后均选用抗生素滴注,观察两组的呼吸道、泌尿系统、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情况,并对4种药物的治疗方案行经济学评价。结果:四组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3.34%、3.34%,14.16%;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4%,6.67%,5.83%,15%;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18.35%,17.5%,15%;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19.16%,18.33%,48.33%,免疫增强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组,其中甘露聚糖肽组预防切口感染率优势更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露聚糖肽成本-效益是免疫增强剂中最佳。结论:免疫增强剂能降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但上述三种免疫增强剂在降低总感染发生率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甘露聚糖肽在降低切口感染方面可能优于其他2种免疫增强剂,药物经济学分析甘露聚糖肽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46例行腹腔镜手术难度评分≥8的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资料,依据术前评估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CT增强组(n=22)和三维重建组(n=24)。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病灶评估、围术期和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血管侵犯判断的准确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6例肝癌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术中死亡及中转开腹。三维重建组24例患者中有3例更改手术方案。CT增强组对血管侵犯判断符合率57.1%(8/13),三维重建组84.6%(1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实际切除肝体积与剩余肝体积与CT增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T增强组(P<0.05)。三维重建组术后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明显小于CT增强组(P<0.05)。 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的肝切除术对手术难度大的肝癌患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46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以ERCP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ERCP结果的kappa值以及不同结石大小的准确率。结果146例患者中,经ERCP诊断出胆总管结石患者112例,非结石患者34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出阳性102例,阴性44例;MRCP诊断出阳性109例,阴性37例;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灵敏度、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检查(P<0.05),且MRCP诊断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870,大于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0.716;同时,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直径>1.0cm结石的准确率均高于诊断直径<0.5cm结石的准确率(P<0.05)。结论相比多层螺旋CT检查,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较高,与ERCP"金标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两种检查方法均对直径>1.0cm结石具有较高的检出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