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癫痫病人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及管理方法.方法:选择4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癫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全静脉麻醉组(B组).A组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观察2组七氟烷吸入浓度及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或5.0μg/mL(T1)、1.0 MAC或3.0μg/ML(T2)、0.5 MAC或1.5μg/mL(T3)时ECoG出现爆发性抑制波例数、术中棘波频率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在T2、T3时刻,2组癫痫手术过程中ECoG可准确描记癫痫波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2组病人在T1时刻ECoG出现爆发抑制波的例数最多,随着麻醉药物浓度的降低,2组ECoG监测到的爆发抑制波出现次数逐渐减少.但在不同时刻,2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爆发抑制波和棘波出现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对癫痫病人ECoG的影响均呈剂量依赖型,但在一定麻醉深度下不影响ECoG对癫痫波的识别及病灶定位,可安全用于癫痫病灶切除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3.
龋病是口腔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经过近20年的教学实践,联合口腔医学中多个基础和临床学科,对课程进行改革,将龋病的教学内容整合为《龋病学》融合课程,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龋病教学,为口腔医学课程的全面融合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在胶原静电纺纳米纤维膜(collagen nanofibrous matrix,Col_NFM)与直接沉积胶原膜(collagen flat film,Col_FF)上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情况,探究胶原纳米纤维支架对hDP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两种胶原膜的表面形貌,并比较其表面接触角和溶胀性能。将hDPCs分别接种于两种胶原膜表面共培养,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LSM)观察hDPCs在支架表面的生长形态,并用CCK-8法测定hDPCs的增殖情况。在诱导14 d后,比较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SEM图可见Col_NFM组纤维直径为(884±159) nm,纤维之间存在大量三维连通的孔隙结构,而Col_FF组表面平坦,未见孔隙结构。Col_NFM组瞬间表面接触角为85.03°±4.45°,溶胀度为3,Col_FF组瞬间表面接触角为98.98°±5.81°,溶胀度为1,Col_NFM组的亲水性和溶胀性能更佳。SEM和LSM结果显示,Col_NFM组hDPCs表现为不规则多角形,呈三维生长,Col_FF组细胞在二维平面上呈纺锤形生长。CCK-8结果显示,hDPCs在Col_NFM支架上增殖活性更高。在诱导14 d后,Col_NFM组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Col_FF组显著升高(P<0.05),茜素红染色也更深。结论:Col_NFM具有纳米尺度的微观结构,并具备良好的亲水性和溶胀性能,相较于Col_FF,hDPCs在Col_NFM表面表现出更好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变形链球菌在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表面的早期黏附情况,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3种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复合树脂(CR)、玻璃复合体(Giomer)和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MGIC),每种材料制备5个试样,试样(8 mm×8 mm×2 mm)经表面抛光和被覆人工唾液后,进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黏附实验.2h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和荧光染色技术观察材料表面细菌黏附情况,并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分别对死菌、活菌黏附面积百分比(Ad、Av)及二者比值(Ad/Av)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 =0.05.结果 CLSM下可见所有材料表面均有细菌黏附,其中主要为活菌.3种材料间的Ad、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树脂、玻璃复合体Ad[M(Q)] [0.007%(0.037%)、0.011%(0.028%)]显著小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0.082%(0.082%)],P<0.05;复合树脂、玻璃复合体Av[M(Q)][0.103% (0.162%)、0.067% (0.181%)]显著小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0.690%(0.482%)],P<0.05.但玻璃复合体的Ad/Av[M(Q)] [0.250(0.188)]显著高于复合树脂[0.069(0.125)]和树脂改性玻璃离子[0.114(0.051)],P<0.05.结论 变形链球菌在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表面的早期黏附与材料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 mutans)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系统ClearfilTM SE Bond预处理剂(SP)/粘接剂(SA)和ClearfilTM Protect Bond预处理剂(PP)/粘接剂(PA),醋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acetate,CHX,1%(质量分数)]设为阳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设为阴性对照。将6种试剂与游离态S. mutan接触30 s后菌落计数;将6种试剂进行琼脂渗透实验,观察抑菌环;将CHX、PBS、SP和PP在生物人工龋坏牙本质盘上作用30 s,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并计算活菌/死菌比例;在牙本质盘上使用两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并固化,以空白牙本质盘作对照,滴加S. mutans培养2 h,菌落计数。使用非参数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PBS相比,SP、PP、SA、PA和CHX对游离态S. mutans均有抑制作用(P<0.05),SP和PP较SA、PA和CHX抑菌作用强(P<0.05),CHX、SP和PP均可见明显抑菌环,PBS、SA和PA未见明显抑菌环。与PBS相比,CHX、SP和PP作用后人工龋坏牙本质表面S. mutans活菌/死菌比例更低(P<0.05),两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固化后对游离态S. mutans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接剂系统Clear filTM SE Bond和ClearfilTM Protect Bond的预处理剂对游离态及黏附态S. mutans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粘接剂在固化前对游离态S. mutans有抑制作用;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在牙本质表面使用并固化后,未能表现出明显抑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牙胶类根管充填材料的导热性及其对根尖封闭的影响。方法: 采用差重法分别测量BP、DP、DPP和VP这4种牙胶类根管充填材料的成分,并使用导热系数测定仪测量其导热系数,每种牙胶随机选取20支,其中10支使用System B(200 ℃)距尖端4 mm无压力加热,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实时记录牙胶尖的温度变化;另10支用透明根管模型进行热牙胶根管充填,24 h后在体视显微镜(× 40)下观察距加热端1 mm外和3 mm处的牙胶充填面积比例,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结果: DP中无机填料比例(80.90%±1.14%)及导热系数(2.247±0.002)均显著高于BP(79.28%±3.88%;1.179±0.003)、DPP(68.46%±5.09%;0.604±0.001)和VP(78.86%±1.87%;1.150±0.001)(P<0.05)。在200 ℃下无压力加热牙胶尖,DP可在1 mm外达到65 ℃,而BP、DPP、VP仅能在加热端1 mm内测得65 ℃。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后,3组的牙胶充填面积比均有提高,距工作长度3 mm(WL 3)处DP的牙胶充填面积比(96.89%±0.03%)高于BP(95.47%±0.06%)、DPP(95.21%±0.03%)和VP(95.15%±0.0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4种牙胶类根管充填材料中,DP无机填料多,其导热性好,WL 3处根尖封闭性优于其他种类牙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表面抛光对3种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粗糙度及表面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3种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复合树脂(CR)( Fihek Z350,3M ESPE,America)、玻璃复合体(Giomer)(Beautifil Ⅱ,Shofu,Japan)和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MGIC)(FujiⅡLC,GC,Japan),分别放入预制模具中(8 mm×8 mm×2 mm),材料表面使用聚酯膜覆盖,每种材料制作试件14个,光照固化后,用抛光碟进行序列抛光(灰60μm→紫30μm→绿20 μm→红7μm).抛光前后检测表面粗糙度(Ra)及表面能(γSTO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抛光前CR和Giomer的Ra[分别为(0.098 ±0.019)、(0.093±0.020) μm]和γSTOT[分别为(31.78 ±2.14)、(32.63±2.12) mN·m-1]均显著低于RMGIC[Ra及γSTOT分别为(0.134±0.019) μm和(40.22±1.05) mN· m-1],P<0.05.抛光后3种材料的Ra均增大,CR[ (0.141±0.018) μm]<Giomer[ (0.185 ±0.013) μm]<RMGIC[(0.494±0.075) μm],3种材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材料γSTOT均降低,Giomer [(26.60±5.61) mN· m-1] <CR[ (29.16±5.73) mN· m-1] <RMGIC[ (32.30±3.83) mN· m-1],3种材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修复用牙色材料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能与材料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树脂基覆膜材料和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对牙根面保护作用的耐久性。方法:制备人离体后牙牙根试样和牙本质盘试样,表面分别使用PRG Barrier Coat (PRG)和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3 Bond (CS3)处理,去离子水中静置24 h备用。对牙根和牙本质盘试样分别进行:(1)水老化及抗酸脱矿实验:人离体牙牙根试样水老化处理14 d后,在脱矿缓冲液(pH 4.5)中脱矿4 d,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横断面;(2)牙刷磨损实验:对已覆盖PRG和CS3后的人离体后牙牙本质盘表面进行牙刷磨损,表面粗糙度仪测量磨损深度(Ry, μm), One-Way ANVOA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RG和CS3覆膜厚度分别为(47.1±27.3) μm和(5.7±2.1) μm,水老化实验后二者覆膜形态无明显改变,下方牙本质无脱矿。PRG和CS3的磨损深度随牙刷磨损次数增加而加深,PRG组磨损深度小于CS3组(P<0.05)。结论:PRG水老化实验后抗酸蚀脱矿作用和CS3相似,耐牙刷磨损性能优于CS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