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少波  袁海锋  王美丽 《内科》2008,3(4):589-592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每年有15~16万人死于胃癌,其病死率居于各种恶性肿瘤的前列。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多步骤过程。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而导致的无限增殖,在发生恶性肿瘤之前经历持续多年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隆起糜烂胃小凹分类及其临床病理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隆起糜烂胃小凹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GIF-Q24OZ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151例胃炎伴隆起糜烂的患者进行胃黏膜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糜烂胃黏膜小凹的形态改变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及F型(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消失)6型,并与放大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A、B2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4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轻、中度异型增生的胃黏膜,其特征性改变与慢性炎症程度具有明显正相关,亦代表着胃黏膜病变的不同阶段,而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主要见于D、E和F型。放大内镜对胃黏膜隆起糜烂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镜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3.51%、79.41%及87.50%。结论6种胃小凹形态与其病理组织学存在明显相关性,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下准确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将有助于对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病变的镜下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体内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芥菜籽对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 AOM)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的预防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昆明品系小鼠随机分为AOM模型组、AOM+5%MS、AOM+10%MS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小鼠肿瘤发生率; 检测小鼠血清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无肿瘤发生。AOM模型组、5%MS和10%MS干预组三组间肿瘤发生率有差异(χ2=6.607, P=0.048);AOM模型组小鼠平均肿瘤数为(2.20±1.21)个, 而5%MS和10%MS干预组小鼠平均肿瘤数分别为(1.07±1.10)个和(0.67±0.89)个, 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小鼠血清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力: AOM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MS干预组与AOM模型组相比均有所提高(P < 0.05);其中10%MS干预组提高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作用最明显, 与5%MS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小鼠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 AOM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MS干预组与AOM模型组相比均有所下降(P < 0.05);其中10%MS干预组降低小鼠血清MDA的效果最明显, 与5%MS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芥菜籽能明显降低AOM诱导的小鼠大肠癌发生率并减少小鼠的平均肿瘤数, 且随芥菜籽浓度的增加, 其预防作用增强。芥菜籽能明显增强体内抗氧化的能力, 提高体内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 其预防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通过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预防基因突变和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黏膜下注射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电子胃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先于病灶部位予金属钛夹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于四周分点黏膜下注射血凝酶,确认完全止血。观察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即时止血率100%,治疗后1个月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和并发症。结论内镜下联合使用金属钛夹及黏膜下注射血凝酶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芥菜籽(MS)对1,2-二甲基肼(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用DMH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发生大肠癌,观察MS对诱癌率及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等的影响.结果:用DMH成功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正常对照组未见肿瘤发生,DMH组腺癌发生率为83.33% (10/12),腺瘤发生率为16.67%(2/12),总肿瘤发生率为100%(12/12),肝及淋巴结转移率为58.33%(7/12).5%MS和7.5%MS组腺癌发生率比DMH组分别降低了58.33%和75.00%(X2=15.662,P=0.000),肝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降低了41.66%和50.00%(x2 =8.585,P=0.014),总肿瘤发生率[66.67%(8/12),41.70%(5/12)]亦显著低于DMH组(x2=9.687,P=0.008),而腺瘤发生率[41.67%(5/12),33.33%(4/12)]则高于DMH组.7.5%MS组大鼠胸腺指数和睥指数均明显大于DMH组,P值分别为0.013和0.037;同时5%MS组胸腺指数也显著大于DMH组,P=0.039.结论:MS对DMH诱导的大肠癌有预防发生及减少转移的作用,并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芥菜籽(MS)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为AOM 模型组、AOM+5%MS干预组、AOM+10%MS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小鼠有无肿瘤发生及发生数目、大小和位置, 计算平均肿瘤数和肿瘤发生率;HE染色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PI);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无肿瘤发生,AOM模型组、5%MS干预组和10%MS干预组小鼠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6.7%、 60.0%、4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5%MS干预组平均肿瘤数为1.07±1.10,10%MS干预组为0.67±0.89,均较AOM模型组的2.20±1.21少(P<0.05);10%MS干预组PI为32.0±3.9,均低于AOM模型组和5%MS干预组的59.9±4.4和41.7±4.9(P<0.05);10%MS干预组AI为15.0±2.4,均高于AOM模型组和5%MS干预组的6.9±1.4和9.3±1.5(P<0.05)。结论 MS对AOM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具有化学预防作用,其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芥菜籽(mustard seed,MS)对淋巴细胞的过继免疫,验证其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免疫预防机制。方法 48只5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用l,2-二甲基肼(DMH)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过继免疫对大鼠进行回输,32周实验结束时,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有无肿瘤发生及发生数目和肿瘤大小,计算肿瘤发生率,肿瘤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观察脾细胞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DMH成功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正常对照组未见肿瘤发生,二甲基肼(DMH)组,肿瘤发生率为91.7%。淋巴细胞回输组和7.5%MS组肿瘤发生率比DMH组分别降低了40%、50%, MS干预组及淋巴细胞回输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明显大于DMH组(P<0.05),并且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降低(P<0.05)。结论 芥菜籽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DMH诱导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食管黏膜细微结构特征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根据症状学及内镜检查结果,对25例反流性食管炎(RE)、35例NERD及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放大色素内镜观察及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分析3组间在食管黏膜细微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NERD组中,28.6%食管下段黏膜水肿、血管网模糊;齿状线形态呈三角型、锐齿型、破碎型、舌型分别为42.9%、28.6%、14.3%、11.4%;卢戈氏液染色后80.0%齿状线模糊、中断,34.3%齿状线上伴斑片样淡染粗糙;齿状线下方黏膜粗糙不平呈绒毛状、斑块状、粗大分枝状分别为12.0%、48.6%、3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放大色素内镜下可准确识别食管黏膜细微结构的改变。齿状线形态呈三角型及锐齿型,齿状线模糊、中断,伴斑片样粗糙,齿状线下方黏膜粗糙不平呈斑块状及粗大分枝状,有助于NERD的内镜下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清热除痞类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60例中,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7%;治疗组60例中,显效4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1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54例疑患小肠疾病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首次经口进镜93例,首次经肛进镜61例;32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结果 154例患者中检出阳性病变110例,检出率为71.4%,无阳性发现44例。其中非特异性小肠炎症25例,血管病变14例(血管畸形11例,血管瘤3例),息肉14例,克罗恩病12例,小肠间质瘤10例,寄生虫8例,憩室7例,肠结核7例,小肠腺癌6例,小肠淋巴瘤4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2例,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壅积症、小肠淋巴管瘤、贝赫切特综合征各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变检出率为84.6%(55/65),腹痛患者病变检出率为65.6%(42/64);其他临床症状患者病变检出率为52.0%(13/25)。结论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