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泡状中鼻甲,又称中鼻甲气化,是中鼻甲常见的解剖变异之一。一般认为,如果泡状中鼻甲堵塞中鼻道或嗅裂,妨碍鼻窦引流或者引起嗅觉功能障碍者,均应当手术处理。我科自2009年7月~2012年6月采用黏膜下外侧壁切除术治疗泡状中鼻甲,并与单纯外侧壁切除术作比较研究,现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1.1临床资料。共31例36侧(双侧泡状中鼻甲5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7~67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窦炎鼻息肉,伴有明显鼻中隔偏曲者12例。  相似文献   
2.
董吕华  赵波  侯秋来 《浙江医学》2011,33(8):1221-1222
老年人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是鼻出血的好发人群,且出血量往往较大,止血相对困难,易引起患者恐慌,尤其是经鼻腔填塞等治疗后仍反复出血的顽固性鼻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及时有效止血是处理此类鼻出血的基本原则。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黏膜息肉样变临床上并不少见,虽然鼻内镜鼻窦外科技术开展已较广泛并不断完善,但关于鼻中隔黏膜息肉样变如何处理的相关报道并不多。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2月-2009年5月利用动力切割系统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处理29例鼻中隔黏膜息肉样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三种方法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热带及亚热带等温热潮湿地区,在治疗上以局部用药为主,为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笔者近年来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并比较其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及骨疡型中耳炎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手术后留下的宽大乳突术腔及外耳道后壁缺损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部分患者难以获得干耳,并影响听力重建的效果.外耳道后上壁重建术是消除开放式乳突术腔的常用手术方式,我们先前曾利用自体耳屏软骨重建外耳道后上壁及上鼓室外侧壁,术后获得接近正常的外耳道生理功能,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出现外耳道后上壁及上鼓室外侧壁塌陷伴有内陷袋形成,听力效果亦受影响.我们经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在外耳道后上壁重建的基础上,利用耳后带蒂肌骨膜瓣和自体骨粉填塞乳突术腔,有效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现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常见良性病变有上颌窦息肉、上颌窦囊肿和真菌性上颌窦炎等。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多数情况下这些病变可通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得到治愈,但对于部分位于上颌窦底部、内壁及前壁的病变,单纯从中鼻道进路难以完全清除。我科自2002年2月~2008年10月采用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治疗上颌窦良陛病变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方法,寻找一种既能彻底清除病变,又能获得符合生理功能的外耳道及良好的术后听力的手术方式。方法 常规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利用自体耳屏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并行一期鼓室成形术。结果 随访1年以上,25耳外耳道形状及功能接近正常,2耳外耳道后上壁及上鼓室外侧壁部分塌陷及粘连;听力情况显效6耳,有效14耳,无效7耳,总有效率为74.1%。复发情况术后1例病变复发,复发率为3.7%。结论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利用自体耳屏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并行一期鼓室成形术,既能彻底清除病变,又能获得符合生理功能的外耳道及良好的术后听力,是一种治疗胆脂瘤型及骨疡型中耳炎比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所致,患病率约为1.2%[1].本病可由于瘘管口堵塞、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继发急性感染,形成脓肿,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切开排脓及引流,但此种方法存在种种弊端.笔者于2006年6月-2008年4月采用置管冲洗引流治疗耳前瘘管感染伴脓肿形成,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