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给药既方便,又安全,是临床最常选用的给药方法。口服给药主要是为了发挥药物的吸收作用;有的是为了发挥药物对胃肠道的局部作用,如抗酸药、泻药、止泻药、肠道抗菌药及驱肠虫药等,它们分别直接作用于消化道本身或肠道病原体。由于口服给药法受消化道中某些因素(如食物、胃酸、肠液及药物作用的特点等)的影响,因此,掌握服药时间,选用正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延胡索配伍不同止痛中药对醋酸致痛模型小鼠脑组织、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扭体实验,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味延胡索组、祛瘀止痛组、温阳止痛组、清热止痛组、补虚止痛组小鼠疼痛反应的变化,并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脑组织中NO的含量变化。结果:延胡索及各止痛中药配伍组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醋酸致痛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补虚止痛组和清热止痛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脑组织中NO的含量(P<0.01),而温阳止痛组和祛瘀止痛组对血清、脑组织中NO的含量有明显的升高作用(P<0.01)。结论:NO可能在延胡索配伍不同止痛中药的痛觉调节机制中发挥着的双相调节作用,但不能作为评价镇痛效应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3.
医案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诊治疾病的体会,经验,教训均反映于其间,众多新发现,新见解也以之为源泉。然而,目前医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加以解决。1 医案记载缺杂混乱1.1 较多医案缺乏诊断结果,通常在记叙症状和检查结果后,遂立法或直接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药不瞑眩,厥疾勿瘳”,语出《书经》。其意为服药后,若人体没有明显的反应,则疾病难以被治愈。我们体会,虽服药愈病并非均有明显反应,但若药后有较明显反应者常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三案,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肾主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时间医学是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发展而来,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自然界昼夜晨昏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而脏腑则相应地产生昼夜节律性反应[1]。随着中医学理论以及时间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肾的形体基础及其时间医学研究已有所进展,现将其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轶清  仝凤云  胡剑北 《安徽医学》2004,25(3):177-178,17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的昼夜节律 ,用以指导临床。方法 按 2 4小时中每小时内和用祖国医学十二时辰 ,阴阳学说理论划分、统计我院 1991年 6月~ 1993年 6月期间新生儿出生数 ,探讨新生儿出生的昼夜节律 ,并结合我院的实际作息时间分析。结果 新生儿出生时间集中在白天的 8∶0 0~ 16∶5 9,人体阳气旺盛阶段 ,新生儿出生数最多(P <0 .0 1)。结论 新生儿出生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 ,而目前医院的作息时间对加强分娩产妇的管理 ,减轻晚夜班工作压力 ,减少新生儿出生的风险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因时制宜”是中医指导临床诊治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在“人与自然”息息相应的整体观指导下形成的。该原则早在《内经》时代即已提出,后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诊治疾病注重因时制宜,可提高诊断与治疗效果。因此,历代临床医家不断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明朝医家薛已的《校注妇人良方》(以下简称《校注》)中即记载了大量运用时间节律诊治疾病的内容,对临床因时制宜诊治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予探讨。一、因时诊断现在教科书上对中医“因时制宜”原则多介绍其在治疗上的指导意义,而对其在诊  相似文献   
8.
古代小肠实体研究及对中医临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古代中医关于小肠的形体记载、功能内容及某些疾病的研究,并与人体解剖学、消化道生理学有关内容的比较,发现中医小肠有形体基础,其形体结构与功能认识的主体内容与人体小肠内容基本相符,二者可谓同名同腑。至于中医小肠腑说中有部分内容与人体小肠认识不同,这是中医迫切要研究的课题,但不能就此认为中医小肠只是一个功能概念。文中提出建立中医形体医理学,全面系统地归纳中医藏象理论的形体基础,以促进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科学发展,创新治疗方法与方药。  相似文献   
9.
右归饮择时使用对肾阳虚大鼠生长激素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归饮择时用药在肾阳虚证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放免法 ,以肾阳虚大鼠血清生长激素为指标 ,观察右归饮择时用药的疗效。结果 右归饮择时用药对肾阳虚大鼠症状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并以卯时用药效果较好。结论 右归饮治疗肾阳虚证应当提倡择时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心血管病发作或加重的昼夜节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①心血管病定时发作于 2 1:0 0~ 1:0 0时达到峰值 (2 6.48% ) ,在 5 :0 0~ 9:0 0时达到第二高峰 (2 1.69% ) ,11:0 0~ 13 :0 0时发作最少(2 .5 5 % ) ,整体呈双峰型节律。②男性组与女性组昼夜各时段心血管病发作或加重的变化趋势不同 (P <0 .0 1)。心血管不同心功能状况的发作昼夜节律不同 (P <0 .0 1) ,心功能I级好发于上午 (43 .4% ) ;心功能Ⅱ级发作无昼夜节律 ,心功能Ⅲ级在上半夜为高发时段 (5 0 .0 % ) ,心功能IV级亦好发于上半夜 (5 2 .99% )。结论 心血管病的发作或加重存在昼夜节律 ,心功能状况不同其节律亦不同 ,建议临床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时应参考其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