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培养多采用体积分数10%的血清,但关于血清体积分数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少有报道。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情况。方法:分别配制血清体积分数为10%,20%和30%+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清体积分数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并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体积分数10%血清培养液中增殖速率和增殖指数均最低,在体积分数30%血清培养液中最高,3组细胞的不同时间点的增殖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果证实,体外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增殖具有血清体积分数依赖性,高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的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汉族RhD阴性人群RHD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检测RhD抗原表型,采用抗球蛋白试验(IAT)确认结果。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检测RHD基因。结果110例RhD阴性个体中,SSP-PCR检测RHD基因结果为RHD 阳性基因携带者5例,RHD阴性基因携带者47例,RHD-CE(2-9)-D 基因携带者22例,DVI Ⅲ型基因携带者17例,弱D15基因携带者2例,DEL-1227A基因携带者17例。结论徐州地区汉族人群RhD阴性个体呈现RHD基因结构复杂的多态性,以变异体等位基因RH-CE(2-9)-D 基因、DVI Ⅲ型基因、DEL-1227A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更优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正常足月剖宫产胎儿的脐带血,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50份脐血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25份,分别以1.5×10^7/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25 cm^2培养瓶中。对照组贴壁3 d后弃上清,去除未贴壁细胞,更换新鲜培养液;改良组贴壁0.5 h后弃上清,去除未贴壁细胞,更换新鲜培养液。结果对照组杂细胞较多,最终成功培养出8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改良组杂细胞较少,最终成功培养出18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显示,所培养出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或极弱表达CD34、CD106等造血细胞标志,稳定地高表达CD29、CD44、CD105等间充质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物。结论采取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0.5 h弃上清更换新鲜培养液可以明显提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成功率,其结果优于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3 d弃上清更换新鲜培养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诱导为成熟树突细胞.方法 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悬液,Ficol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第0天加入GM-CSF 1 000 U/ml、IL-4 500 U/ml,第4天2/3量换液,补足GM-CSF、白介素(IL)-4,并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 500 U/ml诱导其成熟,以后每隔3天2/3量换液.结果 培养至第11天,收集培养的1×105~2×105个树突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83+(52.9±5.8)%,CD86+(79.2±8.1)%,HLA-DR(65.8±5.7)%,CD1a(51.3±6.4)%,及CD+14(4.72±2.16)%.结论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联合培养能诱导出成熟树突细胞.为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临床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5.
铁磁热籽导加热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高频电磁诱导铁磁热籽产热对肿瘤的定向加热。方法:将镍铜合金制作的具有较低居里温度特点的针状铁磁热断植入小鼠肝癌组织内,从体外施加高频电磁场诱导植入瘤体内的铁磁热籽感应产热(涡流损耗),观察对瘤体加热时的温度变化和加热后的病理改变、瘤体大小及动物生存时间等。结果:200kHz、5mT的高步磁场诱导植入瘤体内的铁磁热籽产热可使小鼠瘤体中心温度迅速升高达50℃,并使瘤体在持续加热中维持在这一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该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收率.方法 脐血40份,每份40 ml,分为常规组和优化组,每组20份.常规组脐血与NS1∶1混合稀释后,直接通过Ficoll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优化组通过先将脐血洗涤一次,加入等量NS充分吹打混匀,200目筛网过滤,保持细胞悬液和Ficoll分离液1:1的体积比进行分离操作.对每份分离得到的脐血单个核细胞通过白细胞稀释液稀释后计数.结果 常规组分离后的白膜层有11份界面不清晰,同时均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优化组分离后的白膜层有1份界面不清晰,仅有极少的红细胞混入.两种方法收集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数比较,优化组多于常规组(P<0.01).结论 通过对密度梯度离心法的步骤进行优化,可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动物下肢动脉缺血组织手术切口的局部抗化脓性感染效果。方法:对正常动物和糖尿病模型动物分别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然后经手术形成下肢动脉缺血模型后分别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分组观察。2周内观察动物手术后切口出现的化脓性感染情况。结果:只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动物,手术后右下肢局部发生化脓性感染率比较高;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再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动物,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糖尿病模型实验动物的这种感染率更高,在不使用抗菌素的情况下,手术后右下肢大多出现了感染(P<0.05)。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提高动物缺血肢体的局部抗化脓性感染能力,而对于糖尿病动物,这种抗感染能力则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兔肢体缺血模型,观察二次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肢体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4 d皮下注射7.5μg/kg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干细胞悬液。制备兔肢体缺血模型,将干细胞悬液分10~12个点注射于手术切口两侧肌肉,实验组动物于移植后第18天重复进行干细胞动员并在第22天进行第二次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多普勒超声显示手术肢体的血液供应阻断,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检测侧支循环开始建立,实验6周后,二次移植兔缺血部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26.1个,单次移植兔为2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更好地改善肢体缺血。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培养多采用体积分数10%的血清,但关于血清体积分数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情况。 方法:分别配制血清体积分数为10%,20%和30%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清体积分数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并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长状态。 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体积分数10%血清培养液中增殖速率和增殖指数均最低,在体积分数30%血清培养液中最高,3组细胞的不同时间点的增殖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或P < 0.01)。结果证实,体外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增殖具有血清体积分数依赖性,高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的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
树突细胞联合CIK杀伤肺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性树突细胞(DC)共同培养后增殖活性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对SPC-A-1人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通过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MBC),根据黏附特性的不同将贴壁细胞诱导为成熟的DC,同时将非黏附细胞诱导分化为CIK,在培养第9 d时将DC和CIK细胞按1∶20混合共培养3 d,同时以单纯CIK细胞为对照,运用LDH释放法检测对SPC-A-1的杀伤活性.结果 DC-CIK共培养后的增殖速度快于单纯的CIK细胞,培养12 d时CIK和DC-CIK的CD3+CD8+,CD3+CD56+双阳性率分别为51.2%±6.6%,21.4%±4.2%及70.7%±5.9%,39.6%±4.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在5∶1~20∶1效靶比范围内,DC-CIK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CIK(P<0.05),且随效靶比增加,杀伤活性增强.结论 DC-CIK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均高于单纯的CIK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