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1997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曼华  程均福 《疾病监测》1998,13(12):460-462
11987年以来全国钩体病流行态势:钩体病自50年代早期,在我国被认为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以来,全国发生几十次规模较大的流行。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控制进一步的研究使全国钩体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在80年代末期(1987年)全国钩体病又发生大流行,发病...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布氏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湖北省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全省职业人群的布病疫情分布进行调查,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荆州、孝感、襄樊和直辖市林区4地有布病感染者[2];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90年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 (下称钩体 )病是湖北省重点流行的传染病 ,从 1960年报告钩体病人以来 ,至 1999年累计发病 15万余例 ,病死 2 0 0 0余例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 10位。为了控制钩体病流行 ,掌握钩体病流行规律 ,我们从 1990年开始 ,按照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要求 ,在长江流域一带选择了仙桃、宜都、新州等市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钩体病监测点 ,进行了传染源、血清学等监测 ,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各监测点收集当年人口、气象、牲畜饲养方式、钩体病人流行病资料等。1.2 人间钩体病疫情监…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湖北省黄石市商业服务人员,2009年2月5日在家出现畏寒、发热、乏力、双下肢疼痛半日,烦躁不安、伴有恶心、呕吐,少许咳嗽,无头昏、头痛症状,在家未治疗,2009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起霍乱疫情病原O139霍乱弧菌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探讨O139霍乱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年湖北省3起霍乱疫情分离鉴定的35株O139霍乱弧菌菌株用水煮法提取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肠毒素CT基因;取新鲜培养的菌株,制备约4.3个麦氏单位的细菌悬浮液,经裂解、洗涤及限制性内切酶NotI和Sfi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用凝胶成像仪获取电泳图像,分析DNA片段并用BioNumerics V4.6软件UPGMA方法(复选Dice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5株O139霍乱弧菌ctxA基因PCR扩增产物约为308bp,分离自聚餐食用的凉菜、病人、带菌者及厕所标本(对应病人家)O139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经NotI酶切分为9种PFGE带型,SfiI酶切分为6种PFGE带型;A市2株病人分离菌和4株带菌者分离菌PFGE带型为KZGN11O139.CN0077+KZGS12O139.CN0054,B市1株病人分离菌和1株厕所分离菌PFGE带型为KZGN11O139.CN0302+KZGS12O139.CN0058,C市和D市分离菌株优势型为KZGN11O139.CN0276+KZGS12O139.CN0007,包括3株食品分离菌、2株厕所分离菌及16株病人和带菌者分离菌,另有6株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结论 2012年湖北省霍乱疫情特点为散发以及聚餐导致的局限暴发,3起疫情的分离菌株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多样性,其中2起为单一菌型感染,1起为混合菌型感染,传染来源复杂且不明确,提示应加强霍乱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洪涝灾区的气象因素与钩体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洪涝灾区的气象因素与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发病关系 ,控制洪涝灾区钩体病流行。方法选择仙桃市、枝江县作为调查点 ,调查 6~ 10月平均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6~ 10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和钩体病发病率。结果 仙桃市、枝江县 8月份钩体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 75 .74% ,仙桃市 8月份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呈显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r =0 .72 (P <0 .0 1) ,其余因子与钩体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仙桃市的钩体发病率与当地 8月份的降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外来人口对传染病防治服务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在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尝试,但目前对于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口传染病控制直接关系到我国卫生政策方针的执行和传染病的控制,以及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所以对流动人口传染病的控制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1].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流行病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证实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在湖北省荆州市和石首市现场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菌80000人份,观察48h内体温、局部红肿等副反应和一年内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者发病情况,同时设对照组。结果:所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接种者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仅2例菌苗接种者有低热和局部红肿,48h后消失,安全性良好。接种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2例,对照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47例,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保护效果95.57%,95%可信限为85.43%-98.20%;对照组发生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人15例,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效率100.00%,95%可信限下限77.08%。结论: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安全性良好,接种与疫区流行菌群一致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鄂西北地区90年代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流行情况。方法:病人血清检测采用MAT和Dot-ELISA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检测采用MAT法,传染源调查用夹夜法捕鼠,培养鼠肾和猪肾皮质,分离钩体并鉴定钩体菌群。结果:90年代前鄂西北地区很少发生钩体病,90年代后,该地区竹溪,竹山,襄阳,宜城等县市发生钩体病964例,占该地区40年总发病数的88.93%,钩体病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9-10月,钩体病人临床类型以流感伤寒型和肺出血型为主,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0.47%和21.12%,鼠密度3.62%,鼠带菌率14.37%,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41.50%,结论:钩体病人感染菌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与当地鼠,猪感染的钩体菌群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制定中小城市外来人口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外来人口传染病防治资料。结果荆州城区外来人口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伤寒、淋病。外来人口传染病发病人员市内流动占95.53%。结论外来人口患病后回家探亲期间容易造成传染病远距离传播,疫情报告方式直接影响外来人口疾病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