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秦定文 《河北医学》2014,(6):966-96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2种扫描。方法:动静脉双期扫描和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对肠系膜血管的显示能力,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临床疑似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有无影响,以利于选择较少的曝光时间获得能明确诊断的图像篇幅。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22例急性腹痛临床疑似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患者,行64排CT腹部血管成像检查,7例采用动静脉双期扫描,15例采用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评价双期扫描、三期扫描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用配对X2检验曝光时间以及显示情况的不同。结果:对肠系膜血管采用2种不同扫描方法显示三级以上的分支比例均为100%,双期扫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三期扫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动静脉双期扫描和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对患者接受曝光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肠系膜血管显示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05)。结论:64排螺旋CT双期和三期扫描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无明显差异,选择动静脉双期扫描不影响筛查性诊断准确率,双期扫描有利于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造影通液推注仪注射法与手工推注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将126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不孕症患者按不同造影剂推注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42例,采用ZY-23-D造影通液推注仪推注造影剂。对照组84例,采用人工床旁推注造影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2种推注方式的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通液推注仪推注较传统人工床旁推注散布更均匀,2组显影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造影通液推注仪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输卵管图像质量佳,可提高子宫输卵管疾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7.
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VCS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性。方法用镍钛合金丝和不锈钢金属杆制成梭形伞状滤器;10条犬制备成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模型,按VCSF留置时间(2、3、4、5和6周)分为5个实验组,每组2条。经股静脉VCSF置入下腔静脉后,分别饲养至2~6周时,再造影观察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并将VCSF的金属杆取出,使临时滤器改变成永久支架,评价滤器部件回收操作难易和滤过伞松开后支撑丝贴壁情况。最后处死实验动物取材,肉眼观察和病理检查滤器置入处下腔静脉内膜增生情况。结果10枚VCSF均成功置入。置入后2~6周时造影显示下腔静脉血流畅通,滤器无倾斜和移位;金属杆取出顺利,10枚VCSF两端滤过伞均可松开成为腔静脉支架,贴壁良好。标本肉眼观察可见滤器倒刺露出腔静脉外膜,未见腹膜后出血和滤器内血栓形成;VCSF置入2周时可见新生内膜覆盖滤器编织网,显微镜下3~4周时内膜轻度增生,5~6周时内膜中度增生。结论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可根据血栓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地置放于体内,不妨碍下腔静脉血流;滤器定位稳定,其置入和回收部件操作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腔静脉滤器植入防治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条家犬分为实验组15条,空白对照组5条.实验组分别于滤器植入术前、术后用16层CT行肺动脉与深静脉联合造影.术前观察下腔静脉及其属支解剖位置.术后经股静脉插管植入滤器并注入血栓,观察下腔静脉及远端静脉内血栓显影情况及滤器植入位置和肺动脉显影.对照组不放滤器,同法注射血栓,CT扫描观察肺栓塞情况.结果:15例犬模型术前检查腔静脉及下肢深静脉显影良好.下腔静脉血栓CT值为(77±5.7)HU, 肺动脉CT值为(330±9.3)HU,深静脉CT值为(172±8.5)HU,血栓与深静脉CT值具有显著性差异(t=56.04,P<0.001).对照组均发生肺栓塞.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联合深静脉扫描对介入手术入路选择及滤器正确放置能提供指导作用,并在术后监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