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我们两院从1990年6月起至1998年6月末止,应用柔红霉素(DNR)和阿糖胞苷(Ara-C)(DA)方案治疗急非淋白血病,资料完整可供评价的有100例,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00例病人均系我们两院的住院病人,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等检查确诊(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9月天津关于白血病诊断、分型会议的修订意见),年龄从16~60岁,中数351岁,其中男61例,女39例,其亚型分布为M1型3例,M2型59例,M3型25例,M4型5例,M5型(4+4)8例。在上述100例中,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肪乳剂(1iposomalprostaglandinEl,Lipo-P(厄,)在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PG-)中对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锦州市中心医院32例冠心病需行CAB(9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6例。实验组:男9例,女7例;年龄54.4418.1岁;CPB开始前至CPB结束持续经中心静脉泵人Lipo-PGE,Els.ong/(kg·min)];对照组:男9例,女7例;年龄54.8±20.4岁;除不使用I.ipc-PGE。外,其他操作均与实验组相同。分别于CPB前,升主动脉开放后1h、2h、6h和24h抽取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凶子a(TNFa)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l(sICAM-1)的浓度,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升主动脉开放后两组血浆II,6、TNF-a和sICAM-1浓度均逐渐升高,后两者于升主动脉开放后6h达峰值。实验组升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血浆1L-6(升主动脉开放后24h:16.1±2.2μg/Lvs.19.2±4.5肛g/L,P〈0.05)、TNF-a(升主动脉开放后24h:1.8±0.4μg/LVS.2.2±0.5μg/L.P〈0.05)和sicAM-1(升主动脉开放后24h:233.6±36.6μg/L.VS.294.2±55.7μg/L,P〈O.05)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Lipo-PGE。可减轻CPB引起的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性骨髓穿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行骨髓穿刺术103例(无痛组)的完成情况、不良反应、患者的满意度与同期常规骨髓检查术103例(对照组)比较,判断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无痛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性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安全、舒适的检查手段,优于常规骨髓穿刺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单药(F方案)或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2006—2012年3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3组,F组11例,FC组11例,CHOP组11例,研究含氟达拉滨的治疗方案与传统CHOP方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研究F方案与FC方案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F和FC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完全缓解率(CR)提高,总有效率(OR)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案不良反应在血液学改变方面及在非血液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氟达拉滨的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传统的CHOP一线治疗方案,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联合优于氟达拉滨单药治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盐酸乌拉地尔 (利喜定 )与多巴酚丁胺联用治疗重症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 ,联用利喜定及多巴酚丁胺 ,用药前、后观察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心脏指数 (CI)、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血管总外周阻力 (TPR)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变化 ,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 :SBP、DBP、HR、PCWP、TPR用药前、后比较均明显下降 (P<0 01) ,CI、LVEF明显增加 (P<0 01)。结论 :利喜定与多巴酚丁胺联用治疗重症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MIC技术用于32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 形态学检查26例M3a,中2例和6例M3b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2/32),28例(28/32)有t(15:17),1例(1/32)具有变易移位,可评价的20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核型和变易移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 MIC联合检测对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中的发生率与血液学变化、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JAK2V617F突变对MPD诊断、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30例MPD患者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常规以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彩超检查的脾脏大小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30例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率为70%,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阳性率为77.8%(14/1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阳性率为62.5%(5/8),慢性骨髓纤维化(CMIF)患者阳性率为50.0%(2/4)。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比突变阴性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发病的年龄偏大,脾脏肿大更显著,并且发生血栓性事件概率增加。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助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D的诊断。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进行比较,存在特点为:发病时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较高,发病年龄偏大,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脾脏肿大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并发重症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常发生中性粒细胞低下,甚至缺乏,易并发各种重症感染,成为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治疗甚为棘手,预后差。我院血液科1996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治疗的AL患者152例,在联合化疗期间、化疗后,并发重症感染36例、48例次,现将并发重症感染的有关因素,防治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