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racheobronche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a,TO)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状增生并突向管腔的良性病变,可引起管壁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阻塞。1855年Rokitanky首次在尸检中发现该病[1],1983年Onitsuka等首先报道TO的CT表现,国内文献报道该病多数在2000年以后[2]。近年来随着纤维支气管镜和CT的广泛应用及对该病认识的逐渐加深,国内文献报道逐年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TO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疼痛管理小组在术后镇痛管理中对术后镇痛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术后自控镇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行常规自控镇痛及随访;干预组100例行常规自控镇痛及急性疼痛管理小组人员给予患者统一、全程镇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自控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自控镇痛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疼痛小组可提高自控镇痛效果,减低患者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作和  姜辉  叶芳 《护理学报》2009,16(9):76-7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中患者出现幽闭恐怖症后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43例第1次行MRI检查出现幽闭恐惧症状、无法完成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采取综合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检查中不适症状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7例患者均能成功完成检查,有效率为86%,6例经多次心理干预后无法完成检查,无效率为14%。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检查中不适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MRI检查所致幽闭恐怖症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顺利配合并取得检查成功。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CT增强扫描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及运动性伪影的作用。方法380例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和运动性伪影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运动性伪影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CT增强扫描前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获得更好的CT图像。  相似文献   
5.
笔者应用加味生化汤合并米索前列醇片治疗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6例为2007年-2009年我院门诊患者,年龄18~39岁.停经<49天,尿HCG阳性,B超示宫内早孕,经口服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服药2周后仍有少量阴道流血,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残留,自愿要求药物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年龄、孕产次、不全流产时间、宫内残留物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对减少CT增强高压注射的渗漏率,提高增强扫描的成功率。方法350例需要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成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0.8mm×19mm21G双翼一次性穿刺针,观察组采用BD Intima-Ⅱ型18—22G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与渗漏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8.0%(196/200)高于对照组的93.3%(140/150)(Χ^2=4.16,P〈0.05),观察组渗漏率1.0%(2/200)低于对照组的8.7%(13/150)(Χ^2=12.28,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增强高压注射采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渗漏率。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患者头部外伤后首次CT扫描颅内无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直径3cm以上的血肿。2005年2月-2008年8月,本院CT室诊治DTICH患者22例,本文将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是指患者头部外伤后首次CT扫描颅内无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直径3 cm以上的血肿[1].2005年2月-2008年8月,本院CT室诊治DTICH患者22例,本文将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海  王作和  余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41-2943,3028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方位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常数对急性脑于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其中2例超急性期(〈6h)、22例急性期(6—72h);中脑梗死2例,桥脑梗死21例,延髓梗死l例;均行MRI常规检查、T1WI、T2WI检查,并进行DWI和ADC值测量。结果24例急性脑干梗死中,横轴位T2WI及DWI的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方位清晰地显示病灶并能确定诊断13例(54.2%);T2WI不能清楚显示病灶信号及范围,而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DWI、ADC图像能明确诊断9例(37.5%);T2WI阴性、DWI及ADC图像的横轴位不能确定诊断,但在DWI及ADC图像的冠状位、矢状位清晰地显示病灶能够确定诊断2例(8.3%)。结论DWI结合ADC图像,易发现的脑干较低位置的病灶,是目前诊断急性脑于梗死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与TR-Band止血带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成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69例,观察组为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为应用TR-Band止血带,观察2组患者止血效果、不舒适感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8.63%、94.20%,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不舒适感:疼痛的发生,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肿胀的发生,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麻木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取材方便,易于观察、操作,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