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立医院3例以及国内近10年文献报道39例共42例老年腹部卒中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结果 90%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手术治疗39例,方法为血管缝扎,单纯腹腔冲洗,引流;介入栓塞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痊愈38例,死亡4例。结论老年人腹部卒中临床少见,发病凶险,诊断困难,早期开腹手术止血,可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47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的治疗临床资料。外科手术42例,其中单纯动脉破裂修补术11例,直接吻合11例,大隐静脉移植术17例,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另外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覆膜支架植入3例,裸支架植入2例。结果:44例肢体成活,截肢3例。40例患者获门诊随访,为35例手术患者和5例腔内治疗病例,截肢患者均未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一3a,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在接受随访的35例手术患者中有5例吻合口处血管轻度狭窄,3例移植血管内重度狭窄,l例移植血管内闭塞;腔内治疗5例无明显异常发现。结论: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是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全肢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潘力生  方灿军  聂宗杰 《安徽医药》2013,34(8):1103-1106
目的探讨肢体假性动脉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肢体假性动脉瘤患者治疗方式。18例患者行局部按压治疗,6例瘤腔里注射凝血酶治疗,开放手术治疗16例,其中行血管结扎术3例,破口修补术5例,血管端端吻合术2例,血管重建6例。介入治疗3例。结果 37例患者均治疗成功。32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行血管修补术、吻合术和动脉结扎术者,术后肢体均无血运障碍。3例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均得到随访,1例支架堵塞,下肢以股深动脉供血,但没有明显下肢缺血症状,随访观察。结论对于四肢的假性动脉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术后患者多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3例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采用非开腹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巨结肠;7例1~14岁患儿采用Ikeda[1]手术治疗;2例成人采用胃肠吻合器应用Ikeda手术治疗。结果9例Ikeda术式中,发生炎症性肠梗阻1例,经对症处理痊愈,无其它手术并发症,随访5个月~4年,排便恢复正常,无便秘、污粪等现象。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先天性巨结肠可采用不同的术式,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为选择标准。对婴儿的短段型、常见型病例首选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对大龄儿童及成人,则优先选用Ikeda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下腹包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9例右下腹包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9例病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术后明确诊断23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重视右下腹包块的诊断,不能明确诊断的,应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潘力生  李东 《河北医药》2001,23(8):614-614
自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5月对 60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患者 ,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治疗组 60例 ,男 2 2例 ,女 3 8例 ,年龄 3 8~ 65岁 ,平均 51.5岁。对照组58例 ,男 19例 ,女 3 9例 ,年龄 3 6~ 64岁 ,平均 50岁。主要表现为术后饮食欠佳 ,上腹胀痛 ,返酸恶心 ,偶有呕吐大便干燥或腹泻。其中胆囊切除术治疗组 45例 ,对照组 44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组 15例 ,对照组 14例。中医辨证分型 ( 1)肝脾不和型 ,表现为两肋胀痛 ,腹部胀满 ,纳少 ,嗳气频作 ,苔…  相似文献   
7.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9年以来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178例,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文统计颈椎病 178例 (均为神经根型 ),男 70例,女 108例;年龄 31~ 70岁,平均 50.5岁;病程 2个月~ 5年,平均 31个月 (2.5年 )。临床症状及体征:颈肩痛 142例 ,占 79.7%,上肢麻木疼痛 135例 ,占 75.8%,颈部活动受限 72例,占 4.04%,颈部有压痛、酸胀感 120例,占 67.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 )79例,占 44.3%,椎间孔压缩试验 (+ )60例,占 33.3%。 X线检查:全部患者都做颈椎正、侧、斜位 X线平片,均见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 经造影或彩超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32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30例)经患肢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从治疗后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治疗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大腿消肿率为(88±13)%,B组为(85±22)%,A组小腿消肿率(82± 16)%,B组为(84±15)%;A组静脉通畅度(84.55±2.34)%,B组(84.52±3.2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尿激酶使用量少,疗程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形成优于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其具有疗程短、尿激酶使用量少、并发症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潘力生  方灿军  聂宗杰 《安徽医学》2013,34(8):1103-1106
目的探讨肢体假性动脉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肢体假性动脉瘤患者治疗方式。18例患者行局部按压治疗,6例瘤腔里注射凝血酶治疗,开放手术治疗16例,其中行血管结扎术3例,破口修补术5例,血管端端吻合术2例,血管重建6例。介入治疗3例。结果 37例患者均治疗成功。32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行血管修补术、吻合术和动脉结扎术者,术后肢体均无血运障碍。3例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均得到随访,1例支架堵塞,下肢以股深动脉供血,但没有明显下肢缺血症状,随访观察。结论对于四肢的假性动脉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术后患者多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黄柏与关黄柏为2种不同的药材,但在使用过程中时有混淆。该文建立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白带丸中黄柏的质量。方法薄层色谱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展开。HPLC法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TLC法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HPLC法专属性强,无杂质干扰。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通用性好,适用于白带丸中黄柏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