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1.
2.
延长CT球管曝光时间的维护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如何科学、正确地使用好CT机,延长X球管的使用寿命(可达100万秒曝光),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最有效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氙CT脑血流成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价值。方法:1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术后均行氙CT检查,其中8例于术前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对药物负荷前后以及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BF)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0例患者术前病变侧CBF均有降低,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的8例患者用药后4例CBF降低更明显,其余4例CBF无明显变化或仅轻度增加。术后复查氙CT有8例患者CBF较术前增加,2例CBF较术前降低,手术前后病变区CB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氙CT脑血流成像能够定性、定量评价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血流情况和脑血管储备能力,对指导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如何科学、正确地使用好CT机,延长X球管的使用寿命(可达100万秒曝光),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最有效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舌咽神经和周围血管的显示能力以及对舌咽神经痛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MR征象,与手术所见和术后症状改善对照。结果10例舌咽神经根部受动脉血管压迫或与之接触,其中9例MRI上有相应征象,1例MRI未能显示责任血管。1例舌咽神经根部受静脉压迫,MRI未能显示责任血管。1例手术发现舌咽神经周围有明显的蛛网膜粘连,MRI上无相应征象。MRI发现症状侧舌咽神经受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压迫或与之接触者分别为8和1例;除1例手术确定小脑前下动脉为责任血管外,其他手术与MRI所见一致;MRI未发现症状侧舌咽神经受血管压迫或与之接触征象者3例,术中1例见到未能确定来源的小动脉压迫舌咽神经根部,1例小静脉压迫舌咽神经根部,1例舌咽神经周围有明显的蛛网膜粘连。并发同侧三叉神经痛的8例,6例症状侧MRI发现三叉神经根部受小脑上动脉压迫或与之接触,其中5例手术与MRI所见一致,1例手术未能确定责任小动脉来源;MRI未发现症状侧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或与之接触征象的2例,术中1例见脑干引流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1例未见有血管压迫。行舌咽神经根和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结论MRI能显示舌咽神经与毗邻动脉血管之间的关系,对舌咽神经痛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掌握好氙气CT的检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准确、无误的掌握好Xe-CT CBF分析系统的各项操作步骤,成功地完成Xe-CT检查,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可靠的脑血流量(CBF)测量数据。方法:选择100例脑血管病患者(男80例,女20例,年龄11~75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CT头颅常规扫描然后吸入氙气与氧气按一定的比例形成的混合气体后再次进行扫描,其中9例注入血管扩张药后进而行增强扫描,最后将扫描结果上传Xe-CT CBF分析系统,进行CBF的定量分析。结果:在这随机抽选的100例行Xe-CT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最后检查成功者94例(占94%),不成功者6例(占6%)。结论:Xe-CT CBF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且所得数据真实可信,但为了得到更多准确、高质的CBF的图像,尽量减低不成功率,因而,正确无误、规范的控制Xe-CT扫描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出氙气CT(XeCT)脑血流检查不成功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开展XeCT检查积累经验,为更进一步全面掌握XeCT检查,提高XeCT检查准确合格率,给临床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方法:在我们已经完成检查的200余份病例中,筛选了10份不成功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16~71岁,男女比例各占50%.结果:该10例都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检查不成功.结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xeCT头颅CT扫描不成功,其中包括有:由于病人自身不能耐受Xe气以及其他器官功能问题,导致不能配合,另有由于XeCT头颅CT检查刚刚开展,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导致误操作,使检查失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