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s,ICBN)切除治疗腋臭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25具成人尸体的50侧腋区进行解剖,观测腋窝被毛区的神经支配情况;另对合并腋臭的20例乳癌患者分两组进行切除或保留ICBN的手术,观察切除ICBN对腋臭的影响。 结果 ICBN可分为缺如型(4%)、单干型(10%)、单干分支型(50%)、双干型(28%)及3干型(8%);95.83%的 ICBN均参与腋窝被毛区的支配,其中,单干型全部分支进入腋窝被毛区,单干分支型及多干型者则由下支或下干支配腋窝被毛区,其上支、上干单独或与臂内侧皮神经汇合进入上臂内侧;34%的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发支达腋窝被毛区。乳癌根治术中切除ICBN可消除腋臭,保留ICBN者腋臭无变化。 结论 切除ICBN或其上支、上干,从而消除腋窝被毛区汗腺的分泌以治疗腋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窦(胃L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胃窦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29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分组收集切除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等方面的关系.结果 本组129例胃窦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阳性80例(62%).共收获3295枚淋巴结,平均每例25.54枚,中位数24枚/例,转移淋巴结数889枚.胃窦癌患者No.1、No.3、No.4d、No.5、No.6、No.7、No.8a、No.9、No.11p、No.12a、No.14v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60%、48.84%、37.98%、38.76%、44.19%、31.01%、10.85%、14.73%、4.65%、1.55%及0.78%,其中以No3和No6组为最高.结论 在实施胃癌根治手术时,应综合考虑各临床病理因素,并结合胃窦区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转移的特点,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以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薯蓣皂苷低、高剂量组,以髓鞘碱性蛋白+完全弗氏佐剂构建EAE小鼠模型。LFB和HE染色观察髄鞘和浸润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物(CD4)、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F4/80)、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IL-17、IL-22、IL-4、NLRP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组织中总蛋白NF-κB、p-NF-κB(细胞核和细胞质)、IFN-γ、IL-17、IL-22、IL-4、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 AMTM NF-κB p65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脊髓组织中CD4、F4/80、GFAP和IBA-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薯蓣皂苷低、高剂量组CD4、F4/80、GFAP和IBA-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脊髓组织中IFN-γ、IL-17、IL-22、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薯蓣皂苷低、高剂量组IFN-γ、IL-17、IL-22、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而IL-4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脊髓细胞质NF-κB明显降低、细胞核NF-κB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薯蓣皂苷低、高剂量组小鼠脊髓细胞质NF-κB明显升高、细胞核NF-κB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核中NF-κB p65与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加(P<0.05);薯蓣皂苷低、高剂量组细胞核NF-κB p65与DNA结合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薯蓣皂苷可能通过抑制p-NF-κB的活化而改善外周血和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善EAE小鼠脊髓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癌的诊治经验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47例甲状腺微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40例,男性7例,女:男5.7:1。以甲状腺结节就诊的29例,在健康查体中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18例。发现结节到就诊时间最长15年。手术前47例均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其中30例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存在钙化呈细砂粒状。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穿刺19例,有8例诊断为甲状腺癌,4例诊断为甲状腺腺瘤,5例诊断为甲状腺肿,2例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手术行冰冻快速病理诊断43例(包括术前8例),误诊4例。结论:甲状腺微癌误诊率较高,彩色超声显示甲状腺结节内细砂粒样钙化对甲状腺微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甲状腺微癌的手术治疗应与甲状腺癌一样对待,甲状腺微癌同样有较高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微癌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癌的诊治经验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47例甲状腺微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40例,男性7例,女:男5.7:1.以甲状腺结节就诊的29例,在健康查体中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18例.发现结节到就诊时间最长15年.手术前47例均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其中30例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存在钙化呈细砂粒状.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穿刺19例,有8例诊断为甲状腺癌,4例诊断为甲状腺腺瘤,5例诊断为甲状腺肿,2例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手术行冰冻快速病理诊断43例(包括术前8例),误诊4例.结论:甲状腺微癌误诊率较高,彩色超声显示甲状腺结节内细砂粒样钙化对甲状腺微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甲状腺微癌的手术治疗应与甲状腺癌一样对待,甲状腺微癌同样有较高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肿瘤的淋巴转移规律复杂,有关胃癌、食管癌、结肠直肠癌等胃肠道肿瘤淋巴标识的研究得到开展,显示出淋巴标识在胃肠道肿瘤诊治中的效用,展示出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诊断,首次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补充性二次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再手术中采用快速病理检查,根据肿瘤浸润的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行甲状腺残叶、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甲状腺全切及同侧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结果:58例行患侧残留腺体峡部及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17例行甲状腺全切术。7例因肿瘤侵及范围较广泛仅行姑息性切除。35例因肿瘤侵及甲状腺包膜或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而行同侧功能性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22例(62.9%),癌残留52例(63.4%)。再手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4例,其中3例半年后恢复,1例未见明显改善。甲状旁腺损伤3例,经近期处理后恢复。食管损伤1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定性诊断较困难,局部切除癌残留率较高,应及时做补充性二次手术。小于一叶切除的手术方式应废止。  相似文献   
8.
Pgp、MRP1和 GST介导乳腺癌细胞对As2O3耐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对三氧化二砷(As2O3)是否耐药及其机制.方法 以乳腺癌MCF-7/ADR和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还原法比较As2O3对二者细胞毒作用的差异,用SABC法测定细胞用药前后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的表达;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胞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 MCF-7/ADR和MCF-7细胞对As2O3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IC50值分别为12.8 μmol/L、3.0 μmol/L,表明MCF-7/ADR细胞对As2O3耐药; MCF-7/ADR细胞Pgp、MRP1和GST的表达用药前已明显强于MCF-7细胞,并在用药后呈过度共表达,而后者未出现此情况.结论 Pgp、MRP1和GST的表达增强介导了乳腺癌MCF-7/ADR细胞对As2O3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乳腺、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讨论其可能原因及防治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24~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0个月。 结果9例患者中,6例首发乳腺癌,2例首发卵巢癌,1例为同时性乳腺、卵巢双原发癌。2例患者进行了BRCA基因检测,1例患者存在BRCA1基因突变。9例患者乳腺首发临床症状均为乳房包块;卵巢首发症状中6例为腹胀,2例为阴道异常流血,1例为卵巢肿物。有乳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5例患者中,ER均阴性表达,其中4例为三阴性乳腺癌。9例患者均进行了乳腺癌根治术,并全部接受了化疗,有3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射治疗,1例患者术后接受了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无患者接受抗HER-2治疗。9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拒绝卵巢手术外,其余8例患者均进行了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9例患者均接受了静脉化疗,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灌注化疗,无患者接受放射治疗。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36~51岁),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93个月(0~300个月),确诊第二癌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个月(7~22个月)。7例患者发生卵巢癌复发转移,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6例无家族史者发生两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2个月,3例有家族史者发生两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1个月;3例患者发生首发癌时年龄<45岁,其发生第二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58个月,6例患者发生首发癌时年龄≥45岁,其发生第二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6个月。 结论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首发起病年龄较小,诊断卵巢癌时多已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有家族史的患者两癌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诊断,首次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补充性二次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再手术中采用快速病理检查,根据肿瘤浸润的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行甲状腺残叶、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甲状腺全切及同侧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结果:58例行患侧残留腺体峡部及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17例行甲状腺全切术.7例因肿瘤侵及范围较广泛仅行姑息性切除.35例因肿瘤侵及甲状腺包膜或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而行同侧功能性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22例(62.9%),癌残留52例(63.4%).再手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4例,其中3例半年后恢复,1例未见明显改善.甲状旁腺损伤3例,经近期处理后恢复.食管损伤1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定性诊断较困难,局部切除癌残留率较高,应及时做补充性二次手术.小于一叶切除的手术方式应废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