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为毛血藤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99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8.598%,其主要成分为柏木脑(7.001%),麝香草酚(5.948%),己醛(4.593%),双戊烯(3.708%),芳姜黄酮(3.438%),壬醛(3.256%)等。结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毛血藤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老年住院患者329例,自动化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血浆SOD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降低组(<129 U/mL)和正常组(≥129 U/mL),比较两组间主要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引起SOD水平降低的因素。结果降低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水平、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细菌性肺炎和(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比例均较正常组高(P<0.05)。血浆SOD水平与年龄、CRP呈负相关(r分别是-0.447,-0.205,均P<0.05)。老年患者血浆SOD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增长、CRP升高,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细菌性肺炎和(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结论高龄、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细菌性肺炎和(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是老年患者血浆SOD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索了应用反向对接技术研究激酶抑制剂选择性的可行性。首先通过收集晶体结构数据或使用同源建模方法建立了包含422个激酶的靶点三维结构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向对接激酶靶点筛选方法, 并对相关参数和打分函数进行了优选。最后, 选取了7个典型的选择性激酶抑制剂作为例子, 用于测试该反向对接激酶靶点筛选方法。结果表明, 这些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作用靶点均具有较高的打分值 (打分值均排在所测试激酶的35% 以内)。本文的研究提示, 反向对接技术可以应用于激酶靶点虚拟筛选, 并进而应用于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二磷酸氯喹对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二磷酸氯喹对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磷酸氯喹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和检测细胞凋亡;以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为细胞染色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磷酸氯喹处理后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二磷酸氯喹(1.5625、3.125、6.25、12.5、25、50、100μmol/L)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24、48和72小时后,细胞生长活力明显降低,具有剂量依赖性;典型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亚G1峰的测出、梯形条带的显现共同证实了二磷酸氯喹能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Rhodamine 123染色显示二磷酸氯喹处理的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强度下降。结论:二磷酸氯喹对K562细胞有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胜勇 《吉林医学》2013,(26):5406-5408
目的:探讨老年康复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致病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达76.9%。G+葡萄球菌中MRSA占68.4%,耐药率较高。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已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结论:了解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性疾病治愈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N,N-二甲基-2-溴苯乙胺类衍生物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N,N-二甲基-2-溴苯乙胺取代衍生物分子参数和生物活性的关系。方法 在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优化几何结构得到的N,N-二甲基-2-溴苯乙胺取代衍生物分子的几何参数和形状参数,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其分子参数和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 经过组分数约简,确定采用7个主成份数对22个化合物来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为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性,作了抽一法交叉验证,结果较好。结论 所用方法建立的模型优于使用常规取代基参数的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所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的激酶ATP竞争性抑制剂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小强  向明礼  贾若  杨胜勇 《药学学报》2007,42(12):1232-1236
激酶在细胞的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异常会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针对疾病相关的激酶靶标,研发ATP竞争性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成为当前的热点。但激酶催化域的结构和序列高度保守,使得许多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都比较低。近年来,随着结构生物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技术的进步,选择性的ATP竞争性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拟就近年来选择性的激酶抑制剂设计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量化参数在抗HIV黄酮类化合物毒性的构效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定量描述具有抗艾滋病毒HIV活性的3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毒性的构效关系。方法 在B3LYP/ 6 -31G 的水平上计算了该类化合物1 4个量子化学参数,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SRA)进行变量筛选,得到5个重要的量子化学参数,分别是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分子硬度(η)、分子极化率(α)、偶极距(μ)和7号碳原子上的净电荷Q7。然后分别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方法,通过留一法交叉验证选择潜变量个数,建立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 两个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PLS方法得到的模型优于PCR方法,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结论 从建立的QSAR模型可看出各个参数对其毒性的影响,通过改变取代基可降低其毒性,并指导抗HIV低毒性药物的结构设计和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
合成致死是指在两个非致死基因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均不影响细胞存活,但当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时,能够特异性导致细胞死亡。恶性肿瘤由于DNA复制和修复的错误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突变,因此可抑制与这些基因具有合成致死关系的另一个基因,从而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近年来,合成致死原理已经成功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本文综述了合成致死的基本原理、合成致死相互作用的筛选方法、合成致死在DNA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合成致死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挑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