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生儿出血症(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由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X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故又称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1]。新生儿出血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注射部位出血不止、脐残端渗血、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常并发于其他疾病而容易被忽视。该研究拟通过对出血症患儿PIVKA-Ⅱ、APTT、PT及FIB的分析,比较维生素K1治疗前后以上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可提高新生儿出血症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瘀血点,粘膜及内脏出血,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性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治疗配合好坏,直接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观察与康复治疗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总结一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历的护理观察。患儿:马某,女,4岁。入院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授。入院后护理检查:精神委靡、四肢及预部皮肤有散在出血点,下颌部有一个2.5XZcm瘀斑,牙龈有出血,脉细弱无力首白腻舌质谈,血压8/skpa体温36.SC脉搏82次/分施护要点1)做好患儿的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维生素K1治疗新生儿出血症(HDN)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住院的HDN患儿30例,确诊时采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sysmexCA-1500血凝仪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静脉滴注维生素K1每天3mg,3天后复查以上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皮肤瘀斑20例(66.6%)、颅内出血9例(30.0%)、穿刺部位出血不止7例(23.3%)、脐端渗血6例(20.0%)、消化道出血且合并贫血1例(3.3%)。本组HDN患儿治疗前后PIVKA-Ⅱ、PT、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异常率(%)比较分别为(93.3比10.0)、(73.3比13.3)、(70.0比33.3)、(83.3比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及FIB治疗前后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IVKA-Ⅱ(ng/ml)、PT(s)、APTT(s)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分别为(9.8±2.9)比(45.6±25.0)、(15.2±1.9)比(21.6±4.4)、(46.9±12.5)比(61.3±12.9)、(91.8±14.6)比(52.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和FIB数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N患儿补充维生素K1后,PIVKA-Ⅱ、PT、APT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异常率及数值均有明显改善,是HDN诊断及疗效监测的敏感指标,而TT和FIB对HDN的诊断和治疗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称MCLS),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主要在婴儿和儿童发病。现将我院1984~2004年收治的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而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又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HDN是一种常见于胎儿和新生儿的与溶血相关的自限性免疫综合征[1],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发生的极早早产儿院内感染进行分析,并分析抗生素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NICU收治的早产儿(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病历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6月重新扩建的NICU是万级层流病房,分三级及单独的具有负压装置的独立空调系统,同时开展NICU院内感染的目标检测;16个月共收治目标早产儿688例,发生院内感染108例,死亡9例,院内感染率15.69%;使用抗生素583例次,抗生素使用率84.73%;对108例患儿进行了血培养检测,血培养阳性38例次,阳性率35.18%。结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不能阻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反只能使耐药菌株增加,且二重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RRTI患儿30例,健康儿童31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增殖、T细胞活化及未活化时[Ca2+]i的变化。结果:RRTI与对照组相比,T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1);T细胞未活化时两组间[Ca2+]i无明显差异(P>005);当T细胞活化时,RRTI组[Ca2+]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RTI患儿T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是患儿易发生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T细胞活化过程中Ca2+动员存在一定程度异常,这是其增殖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骨不连接及骨折迟廷愈合目前是骨伤科治疗难点这一.我院近两年来应用骨不连接治疗仪及目制接骨灵膏,疗效较为满意,无一例失败,治愈率为100%。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6-58岁。肱骨干骨折2例;尺烧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8例;腓骨骨折2例.骨折最短时间96天,最长时间360天。治疗30-46天后经X光片复查:有大量骨前生长,达到巴床治重标推.治疗方法先任用手法复位,后用生百灵订外敷及外固定,并用骨不寒续治疗仪对应性使用,每日不低于4-8,Jwt使用。疗效有8倒在30天大量百自生长;有2例4O天复查X片有大量骨在生长;有2倒在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中5 54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院内感染率8.7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呼吸系统感染占37.73%,血液系统占37.53%。阳性标本中,血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36.47%,痰液占32.67%。前三年院内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后三年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最多。出生胎龄37周(OR=2.29,95%CI:1.89~2.77)、出生体质量1 500 g(OR=37.91,95%CI:29.85~48.16)、机械通气(OR=23.16,95%CI:5.72~71.31)、男性(OR=1.24,95%CI:1.03~1.49)、留置尿管(OR=3.73,95%CI:1.94~19.36)为N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及血行感染多见,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械通气、男性、留置尿管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早期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我科2011年1~10月临床资料完整、胎龄<34周的早产儿病例,患儿均在出生后24、72、120 h采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K-BB,化学发光法检测NSE.根据颅脑彩超检查结果,发生WMD者为观察组,无WMD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18例)生后24、72、120 h CK-BB含量(mg/L)均高于对照组(53例)[24 h:(87.6±14.3)比(68.2±22.0),72 h:(77.4±12.7)比(61.1±17.4),120 h:(65.5±14.0)比(51.2±14.8),P均<0.05];生后24 h NSE含量(mg/L)高于对照组[(81.8±14.3)比(52.6±21.9),P<0.01],72、120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MD早产儿生后24 h内CK-BB、NSE均明显升高,对诊断WMD具有一定指导意义,CK-BB升高持续时间长,生后72、120 h仍有一定诊断意义,而NSE持续时间短,生后72、120 h时对诊断WMD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