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证明Miles氏手术是治疗直肠下段癌的根治手术,但术后遗留永久性腹部人工肛门,使一部分患者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甚至放弃治疗。国内外少数作者报告在麦氏手术同时施行肛门成形术,既达到根治的要求,又避免了肛门改道  相似文献   
2.
会阴部切口缝合后引流的时间李樟寿,蔡伟华关键词:miles手术,切口引流Miles术式为许多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带来生存希望,然而术后会阴部创面缺损,一直困扰着病人和医护人员。会阴切口一期缝合,使Miles术更趋完善,但缝合后的感染率较高。现将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3.
511例胃癌的血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血型分布特点,可为胃癌发病的病因学研究,即基因遗传因素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并为普查与诊断早期胃癌提供实验室依据。1临床资料资料取于我院外科1996年1月~1998年12月确诊的胃癌病人511例,男性397例,女性114例,男女之比348∶...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经肠营养剂的不断发展 ,术后早期进行经肠营养疗法已被广泛使用。我科自 1997年 2月以来对 15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爱伦多 (EL ENTAL)经肠营养疗法 ,获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42~ 73岁。其中贲门癌 9例 ,胃体癌 6例。所有患者术前肝功能、肾功能及血糖均正常。 15例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 ,术前随胃管下一根细鼻饲管 (直径2 .4mm) ,术中将鼻饲管置入吻合口远端 2 0~ 30 cm。2 方法营养剂为日本味之素公司提供的爱伦多。 15例患者均于胃肠功能恢复后经鼻饲管滴入爱伦多。第一天开始用…  相似文献   
5.
李樟寿 《医药导报》1996,15(4):221-222
通过对14例康赛宁合并化疗的实验组与36例单用化疗的对照组比较分析发现,化疗前两组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差异不明显(P>0.05)。化疗后,实验组白细胞数及中性白细胞数下降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且化疗后两组比较白细胞数及中性白细胞数差异非常显著(分别为P<0.001,P<0.002)。同时观察到血红蛋白经化疗后的变化,在实验组中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化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比较发现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结果显示康赛宁能拮抗化疗对恶性肿瘤病人的骨髓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加包扎是否优于单纯的负压引流,及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负压引流组(实验组)及负压引流加包扎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均作保留胸大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ohineloss术式)。记录病人年龄、BMI、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口、引流情况及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及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积液的情况。引流管为腹腔硅胶引流管分别为腋窝26号,胸壁22号。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生积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84,P=0.7662〉0.05)。但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BMI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9〈0.01)。结论两种引流方法各有优缺点。对切口有张力患者可适当加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肠营养剂的不断发展,术后早期进行经肠营养疗法已被广泛、积极地采用,目前认为一旦肠功能恢复,就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我科自1996年2月开始,对30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经肠内营养疗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0~76岁。其中贲门癌18例,胃体癌12例。所有患者术前肝功能、肾功能及血糖均正常。24例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例行姑息性全胃切除术。2 方法术前随胃管下一根细鼻饲管(直径2.4mm),术中将细鼻饲管置入吻合口远端20~30cm处。30例患者均于肠功能恢复后经细鼻饲管滴入经肠…  相似文献   
8.
自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次揭示了癌胚抗原(CEA)与大肠癌的关系以来,CEA对大肠癌的诊断意义,至今仍未肯定。我们采用前瞻性研究,测定大肠癌患者血中和组织中CEA的含量,以探讨CEA对大肠癌的诊断与预后的临床意义。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木文24例均为我院1986年1月到1987年4月间手术切除,最后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26岁至75岁,  相似文献   
9.
10.
一、临床资料:本文收集1985年5月至1986年12月间因急性阑尾炎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39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9例;年龄6岁至78岁,其中20岁至50岁共100例。所有病例根据病理分为五组:单纯性(A组)21例,蜂窝织炎性(B组)42例,化脓性(C组)25例,坏疽性(D组)12例,穿孔性(E组)39例,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与主要临床表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