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AGC)患者外周血中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和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及其与含卡培他滨的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为AGC患者60例,化疗前抽取外周血,使用反转录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DPD mRNA和TS mRNA的表达水平;给予含卡培他滨片(首辅)的方案化疗:卡培他滨片(1 000 mg·m-2·d-1,分2次口服,d1~d14)+奥沙利铂 130 mg·m-2,静脉滴注2 h,d1,21 d为1个周期;分析DPD mRNA和TS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60例AGC患者DPD mRNA和T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2.702±1.993和0.717±0.360。AGC患者外周血中DPD mRNA及TS mRNA表达与患者Lauren分型明显相关(DPD: χ 2=4.571,P=0.033;TS: χ2 =8.124,P=0.004)。TS mRNA表达量亦与是否有远处转移明显相关(χ 2=7.716,P=0.007)。DPD mRNA及TS mRNA表达越高,患者接受含卡培他滨方案的疗效越差(DPD:r=-0.565,P<0.01;TS:r=-0.571,P<0.01)。DPD mRNA及TS mRNA联合高表达组接受含卡培他滨方案的疗效最差(P<0.05)。结论: AGC患者外周血清中DPD mRNA及TS mRNA呈高表达,与其部分恶性临床特征及含卡培他滨方案疗效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2.
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C)引起痢疾样腹泻 ,亦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 2 0 0 1年 6月我们从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粪便中检出 1株EIECO2 8ac:K73。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来源 为我所门诊体检的饮食从业人员粪便。1 2 培养基 志贺沙门菌增菌液 ,S·S凉脂、MC 凉脂、克氏双糖凉脂 ,微量生化管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1 3 诊断血清 志贺菌冷断血清为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沙门菌诊断血清为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EIEC诊断血清为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1 4…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引起腹泻病原的不断研究,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EIEC)作为一种新的腹泻病原已被广泛重视,为了解EIEC血清型的分布及病原学特征,对腹泻病鉴测点初步分离的29株疑似EIEC菌株进行了全面鉴定分析,共确诊15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氯硝西泮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地西泮为内标,测定氯硝西泮血药浓度。色谱柱:kromasi1-C_(18),不锈钢柱(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流速1ml·min~(-1),血浆样品经氯仿-乙醚(1:2.5)提取后再碱化洗脱,取有机相于60℃水浴中氮气吹干,残渣经甲醇重溶后测定。检测波长254nm。结果氯硝西泮在10.02~200.40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9(n=5),最低检测限1.002ng。氯硝西泮低、中、高3种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和绝对回收率均>90%(n=5)。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7.5%,6.6%,4.2%(n=5)和9.8%,8.5%,2.3%(n=5)。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简便,可作为氯硝西泮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联合系统化疗在实体肿瘤恶性腹水(malignant ascites,MA)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于2020年0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HIEPC联合系统化疗的MA患者临床资料,χ2检验分析MA近期疗效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亚组的腹水控制时间,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结果:HIPEC联合系统化疗对MA的总体控制率为72.73%(64/88),总体中位控制时间为4.27个月。不同原发肿瘤来源的MA近期疗效存在差异,其中胃癌MA的控制率较非胃癌患者高(82.69% vs 58.33%,P=0.023),但胃癌与非胃癌患者在腹水控制时间上差异不显著(4.77个月 vs 2.88个月,P=0.354)。相较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顺铂(cisplatin,DDP)等非紫杉醇(non-paclitaxel,Non-PTX)类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可明显延长患者的腹水控制时间(4.70个月 vs 2.45个月,P=0.024),而性别、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Performance status,ECOG/PS)、腹水理化性质、血清白蛋白水平、全身治疗方案、灌注次数等临床病理特征在疗效分析中无显著差异。48.86%(43/88)的患者在HIPEC治疗后出现短暂而轻微的腹胀、腹痛,可自行缓解,另有4.55%(4/88)的患者因HIPEC不良反应而中断系统抗肿瘤治疗(消化道穿孔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肠梗阻2例)。结论:HIPEC联合系统化疗为MA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胃癌MA的近期疗效更佳;选用PTX作为HIPEC的灌注药物,可延长MA的控制时间,为优化HIPEC在MA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2-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2012-2020年黔西南州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2-2020年黔西南州共报告手足口病30754例,年均发病率为120.44/10万,重症病例524例、重症率2.05/10万,死亡14例、死亡率0.05/10万;发病呈双峰分布,第一次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3-7月,第二次发病高峰出现在10-12月;东部两县(贞丰县和望谟县)发病率明显低于全州年平均水平,各县(市、区)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4.285,P<0.01);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及托幼儿童;男女性别比1.63∶1;2012年和2014年主要以CoxA16型和EV 71型为优势毒株,自2015年以来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但在流行高峰期间CoxA16型或EV 71型可成为优势毒株.结论 黔西南州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隔年高发趋势;应加强5岁以下儿童的防控,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