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报告收集1988年7月-2003年10月间有完整资料共137例,诊断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执行.137例中,男86例,女51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7岁,其中11~35岁79例;病程最长3年2个月,最短6d;来自农村87例,城市5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汕头市卫生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和预防思路,从而达到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的目的。方法利用每年学生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专生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长。学生常见病患病率最高依次为裸眼视力低下(指两眼视力低于4.9以下者)、口齿疾患。结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提示在学生入学时学校卫生保健和体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卫校毕业护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法 根据初步调查情况,分析毕业护生就业难的原因,阐明市场经济下毕业护生的就业形势。结果 卫校毕业护生就业难是普遍现象。结论 突出整体护理课程标准,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做好毕业护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根性坐骨神经痛,系腰腿痛症最常见多发病症.临床上治疗此类病症的方法诸多,如卧床休息、骨盆牵引、推拿按摩、椎间盘摘除术、椎间盘髓核吸出术、硬膜外腔注药、脊柱旋转手法复位术、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和射频消融等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均各有其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合理疗配合冯氏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可比的2组各604例。对照组给予冯氏脊柱旋转复位法,常规消炎镇痛、祛风湿类药物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合理疗,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96.19%,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69.37%、87.91%。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合理疗配合冯氏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提高疗效,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冯氏脊柱旋转复位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以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将给我国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强大推动力。同时,也给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风险、机遇与挑战。在世界经济大潮冲击下,各种思想、思潮也会伴随而来,势必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新、更难的课题,提出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和胃汤加减等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结肠炎患者307例,应用健脾和胃汤加秦皮、黄柏、黄连、西药甲硝唑、呋喃唑酮、甲氰咪胍等进行治疗.其中男161例,女146例,年龄23岁~68岁,病程9mo~63mo.患者因长期慢性腹痛、大便不规则、饮食减退,少寐等临床综合征,且造成慢性营养不良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患者90g/L~110g/L,女性患者80g/L~105g/L,红细胞数:男性患者2.5~3.5×1012/L,女性患者25~3.0×1012/L.诊断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对1985-10/1997-10间共诊治慢性结肠炎,有完整资料的307例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发现其效果满意.结果从随访其中的21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贫血纠正,体重增加,恢复体力者198例占90%,腹痛消失,大便基本正常,贫血改善,纳量增加,体重略增加者15例占7%,但因饮食不洁时,临床症状复现.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是良好的选择且可持续性发展共同探讨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9.
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对于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我校的卫生工作现状,总结经验,阐述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畲族是我国东南部的少数民族,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贵州、广东、湖南、安徽等省份。其中,福建省畲族人口约36.55万,约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50%,主要分布在宁德、福州和三明等地[1]。而闽东是福建畲族人口的聚居地,占福建省畲族总人口的75%以上[2]。在长期的发展与人口迁移中,畲族吸纳了汉、苗、藏、瑶、壮等民族的医药理论精华,形成了具有畲族特色的医药理论体系。现将畲医药发展现状及福建畲医药发展振兴路径的相关分析建议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