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经临时冠牙龈成型后的上前牙种植修复负重1年后的牙龈形态学变化,探讨临时冠对牙龈组织进行干预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间因上前牙缺失要求种植修复的患者78例(男37例,女41例),在行种植上部修复前采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进行牙龈形态的诱导,直至永久修复完成.在修复即刻及1年后测量近、远中牙龈乳头及唇侧龈缘水平高度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在经过牙龈成型后再进行种植上部修复,修复1年后近、远中牙龈乳头高度变化分别为(0.16±0.58) mm和(0.10±0.53) mm,唇侧牙龈水平变化仅为(0.10±0.41) mm.经临时冠诱导成型后的牙龈形态在种植修复1年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在前牙美学区的种植修复中对软组织的成型技术临床可行,近期美学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桩与镍铬合金桩核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使用碳纤维桩修复系统修复前牙牙体缺损,通过对修复体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为该修复系统的应用推广进行初步探索并积累经验。方法 以未完全建He的儿童患者21例共计26颗患牙和成人患者30例共计30颗患牙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碳纤维桩和镍铬合金柱核修复系统修复,并定期进行临床检查。结果 碳纤维桩修复系统26颗修复体6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96.2%,8颗修复体12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92.3%。镍铬合金桩核修复系统30颗修复体12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96.7%。结论 对于儿童患者碳纤维桩修复系统可以满足临床要求,但仍需对其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5.
直接法树脂嵌体与传统树脂充填5年临床追踪观察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树脂嵌体与树脂充填体的失败率、磨耗率以及其他临床指标。方法:树脂嵌体与树脂充填体病例各100例,5年期间利用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树脂嵌体的失败率较树脂充填体要高(17.4%:7.5%),但二者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在磨耗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同时显现出磨耗与时间呈线性相关(每年33~34μm)。结论:直接法树脂嵌体在临床传统应用中相对于传统树脂充填技术并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分析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氧化锆桩核修复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用几何的方法分别构建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第1组)、预成氧化锆桩铸瓷核(第2组)、金合金桩核(第3组)上中切牙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通过牙轴与切缘垂直方向和与牙体长轴45°角斜下方向100 N加载,模拟上、下切牙相对时和下颌前伸运动时的两种受力情况。结果:垂直静加载下,无牙本质肩领设计,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组牙根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最小(11.02 N),预成氧化锆桩组最大(13.17 N),应力分布从切端向根方逐渐递减。2.0 mm高牙本质肩领存在时,桩核及牙根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均减小。45°斜向静加载下,在无肩领设计时,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最大(20.45 N),金合金桩核的值最小(13.61 N)。2.0 mm高牙本质肩台存在时,牙根的应力值均有减小的趋势,金合金桩核修复组牙根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最大(14.10 N),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修复组牙根应力最小(13.38 N)。结论: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推测:相同根管直径的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相比预成氧化锆全瓷桩铸瓷核和金合金桩核能更好地分担垂直和侧向的咬合力,并且能够降低牙根的应力分布,起到保护基牙,维护修复体完整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前牙区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组病例在修复2年后其软、硬组织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 年10月至2011 年12月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就诊的拟在前牙区1~2颗不相邻的牙位进行种植治疗的健康患者38名,共植入43颗种植体。在行种植上部修复前均采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进行牙龈形态的诱导,直至永久修复完成。在修复即刻及2年后测量近远中牙龈乳头、唇侧龈缘水平高度以及种植体近远中侧骨水平的变化。结果:前牙即刻种植组完成16例,植入种植体17颗;常规种植组完成22例,植入种植体26颗。两组病例在永久修复前种植体稳定性系数值(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在修复2年后近中龈乳头高度平均增高分别为(0.15±0.42)mm和(0.06±0.65)mm,远中龈乳头高度平均增高分别为(0.06±0.50)mm和(0.02±0.57)mm;唇侧龈缘水平平均丧失分别为(0.15±0.23)mm和(0.15±0.46)mm;种植体骨吸收量在近中侧分别为(0.67±0.35)mm和(0.69±0.49)mm,远中侧分别为(0.73±0.31)mm和(0.75±0.48)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病例在修复后2年内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其软、硬组织均很稳定,提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获得可靠的修复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征的前提下,前牙区的即刻种植与常规种植在修复后的近期效果相当,但即刻种植在缩短疗程方面显然要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纯钛烤瓷修复体在后牙区种植上部修复中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0例后牙缺失的患者(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8.7岁),共135个修复体,159个修复单元,植入种植体152颗。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包括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颜色匹配及牙龈健康情况等,修复后平均追踪51.9个月(24~8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在修复后至最后一次复查时未见种植体脱落,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CAD/CAM纯钛烤瓷修复体崩瓷率为13.2%(21/159修复单元),无基底冠或桥架折断,修复体松动7.4%(10/135修复体),颜色达到良好的97.8%(132/135修复体),边缘密合度达100%(152/152颗)。结论:CAD/CAM纯钛烤瓷修复应用于后牙区种植上部修复的整体崩瓷率尚可接受,颜色稳定性较好,边缘密合度好,近期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碳纤维桩、IPS Empress 2全瓷桩 (不含二氧化锆芯 )和二氧化锆全瓷桩、铸造镍铬合金桩及牙本质的剪切抗折强度 ;测定碳纤维桩、IPS Empress 2全瓷桩、铸造镍铬合金桩与人离体牙的剪切粘结强度 ,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 碳纤维桩、IPS Empress 2全瓷桩、二氧化锆全瓷桩、铸造镍铬合金桩及牙本质各制作标准圆柱形试件 3个 ,用DCS5 0 0 0力学实验机测试其剪切抗折强度。碳纤维桩、IPS Empress 2全瓷桩和铸造镍铬合金桩各制作标准圆柱形试件 5个 ,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在根管预备深度 3 0mm、预备直径 2 0mm的天然牙根内 ,用DCS5 0 0 0力学实验机测试其剪切粘结强度。结果 每种试件的平均剪切抗折强度 (MPa) :碳纤维桩 (199)、二氧化锆全瓷桩(193)、镍铬合金桩 (2 10 )的剪切抗折强度明显高于牙本质 (10 0 )和IPS Empress 2全瓷桩 (10 9) ,其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碳纤维桩、镍铬合金桩及二氧化锆全瓷桩之间的剪切抗折强度相近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剪切粘结强度 (MPa) :碳纤维桩 (2 4 )、镍铬合金桩 (3 8) ,IPS Empress 2全瓷桩未与水门汀分离前断裂。前 2种试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碳纤维桩具有与二氧化锆全瓷桩、铸造镍铬合金桩相近的剪切抗折强度 ,其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前牙缺失后种植支持单端桥修复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33例缺失两颗下颌前牙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20-54岁,平均42.6岁),共33个修复体(均为种植支持的单端桥),植入种植体33枚。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修复后平均追踪30个月(15-44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在修复后至最后一次复查时未见种植体脱落,所有修复体均无松动、破损或折断。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修复满1年、2年和3年病例平均骨吸收分别为0.94mm、1.18mm和1.35mm。讨论:悬臂梁设计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虽然存在争议,但本研究中下前牙区的种植支持单端桥在短期内并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边缘骨吸收也在允许的范围内。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下前牙缺失后单颗种植体支持单个桥体的单端桥设计,在减少种植体数目,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其近期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