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素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998-1000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我校2007级人校新生进行HBsAg检测,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分析,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我校新生HBsAg阳性率9.40%,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未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接种乙肝者,不同性别之间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HBcAb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及管理,开展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控制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84例 CHB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4 2例给予普通护肝药物及对症处理 ;治疗组 4 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氧化苦参碱注射液 4 0 0 mg,肌肉注射 ,每日 1次 ,3个月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 N )、 型前胶原肽 ( - C)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我校2007级入校新生进行HBsAg检测,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分析,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我校新生HBsAg阳性率9.加%,农村学生HB8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未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8Ag阳性率高于接种乙肝者,不同性别之间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HBcAb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及管理,开展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控制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但目前中专卫校大多没有合格的附属医院供学生见习和实习,即使有机会去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科实习,由于传染病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特点,许多传染病在临床上也见不到.理论脱离实际,使中专卫校传染病学教学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对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以期深化护理教育改革,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质的新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公认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它与传统讲授法相比较,有许多特色。本文探讨了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与传统讲授法的不同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校2005级"3 2"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并进行理论及病例分析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学生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能力和对内科学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探究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素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88-1489
目的:了解卫校新生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探讨医学中专生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对新乡市第一卫校2007级500名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及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认识不够清楚;91.4%的同学对艾滋病感染者表示同情,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和歧视;大部分同学对婚外性行为、多个性伴等不良性行为持否定态度,但对卫校学习期间谈恋爱66.0%的同学表示理解,对婚前性行为13.4%的同学赞同,28.0%的同学表示无所谓;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结论:应多途径、多形式对卫校新生加强艾滋病知识、态度、安全性行为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