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肌素(myocardin)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并探讨myocardin重组蛋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SCs)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myocardin原核表达载体,摸索最佳诱导myocardin重组蛋白表达的方法及优化分离纯化方式。使用纳米转导试剂包裹myocardin形成纳米-蛋白复合体,转染h BMSCs,观察蛋白转导效率;蛋白转导成功后,检测血管平滑肌的特异性标志物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情况,观察h BMSCs向平滑肌细胞转化情况。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较,高浓度法诱导myocardin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更高,新采用的洗脱方式能获取更多的myocardin重组蛋白;纳米-myocardin复合体可成功转染h BMSCs并诱导其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转化。结论:Myocardin重组蛋白能被高效转导到细胞内,并促使h BMSCs重编程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纳米材料聚乙烯亚胺(PEI)携载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转染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的作用及优化其最佳配比条件。方法:利用物理化学作用构建6组PEI-DNase I(DNA酶I)复合体,运用激光散射技术初步摸索其最佳摩尔比,用透射电镜直观复原纳米-蛋白复合体外貌;同时,原代分离培养健康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通过构建成功的4组PEI-GFP(绿色荧光蛋白)纳米蛋白复合体对h BMSCs进行转染,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再通过MTT法检测该复合体对细胞增殖的毒性影响,并用β-半乳糖苷酶实验验证其转入蛋白的活性表现。结果:当PEI与蛋白质的摩尔比为4∶1时,形成的复合体转染效率最高,β-半乳糖苷酶实验细胞染色变蓝。结论:PEI能与蛋白质形成纳米复合体,并能转染多种蛋白质进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转染的蛋白质分子仍具有活性,为细胞重编程技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岁前诊断为Williams综合征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类型及中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8月诊断为Willia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明确诊断,心脏超声评估患者心血管发病情况,并比较随访初始和最近或术前的血管狭窄处压差值。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10名在1岁前被确诊并进行了心血管系统检查的Williams综合征患者,确诊年龄(130±105)d,随访时间(3±2.2)年,其中男性64例,女性46例。99名(99/110,90%)患者合并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其中最常见的为主动脉瓣上狭窄,其次为外周肺动脉狭窄。在随访期间,主动脉瓣上狭窄处压差基本保持不变,而外周肺动脉狭窄压差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发降低[从(56±24)mm Hg降至(27±18)mm Hg,P<0.001]。18例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矫治主动脉瓣上狭窄,压差由术前的(105.17±39.84)mm Hg降至术后7天的(18.42±8.73)mm Hg (P<0.001),其中2名患者术后再发狭窄,1名合并重度双侧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死亡。 结论 Williams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主动脉瓣上狭窄和外周肺动脉狭窄为心血管畸形的主要类型,也常合并其它心内畸形。其中主动脉瓣上狭窄严重程度常保持不变,而大部分外周肺动脉狭窄包括重度狭窄均可自发地得到改善。手术治疗Williams综合征合并主动脉瓣上狭窄的疗效满意,但有再狭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偏磷酸钙(calcium metaphosphate,CMP)玻璃陶瓷的多孔性能与许多因素相关,如钙磷比、添加剂含量和烧制温度等。通过改变添加剂含量制备不同孔隙率的CMP玻璃陶瓷,观察其成孔差异和降解性能。 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6在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测试中心完成。采用二次烧结法制备3种不同配方的CMP玻璃陶瓷,其配方的主要差异在于添加剂(由Al2O3、MgO、CaF2按3∶2∶1摩尔比例组成)的含量不同,分别为5.4%,6.0%,6.7%。用分析天平称质量,计算3种样品的吸水率、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3种样品的晶相分析,扫描电镜观察3种样品的表面形貌。计算3种样品的失质量百分比评价其降解性能。 结果:①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吸水率和显气孔率增大,体积密度减少。②3种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基本无差异,结合PCPDFWIN数据库,可知3种CMP玻璃陶瓷的主晶相均为β-Ca(PO3)2晶体。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样品孔洞数目减少,孔洞直径越来越大。③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3种样品的失重百分比分别为7.7%,5.9%和3.4%。 结论:通过改变添加剂的含量,可改变钙磷比相同的CMP玻璃陶瓷的多孔性能和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时采用较低剂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明确合适的抗凝治疗强度.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有20例患者植入罗叶泵行左心辅助或双心室辅助,所有患者在辅助期间均用肝素抗凝.根据抗凝治疗强度的不同分为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高抗凝组14例患者,激活凝固时间(ACT)控制在180 ~ 200 s,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11)岁(36~66岁),行左心辅助13例,双心室辅助1例.低抗凝组6例患者,ACT控制在145 ~ 170 s,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3±16)岁(32 ~ 75岁),行左心辅助5例,双心室辅助1例.两组患者肝素的开始剂量均为10 U/(kg·h),根据ACT值是否在控制范围调整肝素用量.结果: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术后2d平均每天的胸液量分别为(856±163)mL和(715±147)mL(P< 0.05).再次开胸止血分别为3例(21.4%)和1例(16.7%).在高抗凝组发生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而低抗凝组未出现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病例.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成功撤离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分别为5例(35.7%)和5例(83.3%)(P<0.05),存活出院分别为4例(28.5%)和4例(66.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的患者,可减少肝素用量,ACT控制在145 ~ 170 s之间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室辅助泵-罗叶血泵(L-Y泵)的流场,并与Berlin Heart血泵(B-H泵)进行比较.方法 本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L-Y泵(80ml)和B-H泵(80ml)的流场,并从两种血泵的流线图和压力分布图中选择典型截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流线图显示,舒张早期,L-Y泵内流体呈现切线,舒张中期以高度连续流线状顺序在泵体内旋转形成旋涡;B-H泵在舒张早期泵内流体也呈切线状,但舒张中期末见旋涡形成.收缩期,两血泵内血流均以射流形式流出,由于L-Y泵的交叉设计特点,L-Y泵的流线分布较均匀;而B-H泵出入口呈平行状,其流线分布不太均匀.压力分布图显示,舒张期B-H泵局部低压区较多,L-Y泵只有1个局部低压区,收缩期B-H泵压力分布与L-Y泵类似.L-Y泵和B-H泵舒张期早期最高速度分别为0.472 m/s和0.486 m/s;收缩期中期最高速度分别为1.33 m/s和1.34 m/s.结论 L-Y泵能保持较好的线性流场,流线和压力分布较合理.B-H泵出入口区较易形成湍流,压力分布不够均匀,小旋涡和湍流较多.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移植后心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发现一些与细胞应激相关的蛋白异常表达,认为应激效应在心肌损伤和心脏移植后冠脉病变(CAV)的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利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的增殖与分化潜能作为指标,对可降解偏磷酸钙(dCMP)材料和羟基磷灰石(HA)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体外研究。 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SC在dCMP表面粘附的情况,并利用ICP和IC分析dCMP和HA的降解产物元素含量,同时采用FACS、ALP活性检测及ARS等方法对降解产物的毒性效应进行检测。 结果: dCMP对MSC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不影响MSC的成骨分化进程及分化后的矿化功能;而HA对MSC的成骨分化进程无影响,但对M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后的矿化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结论: dCMP的生物相容性较HA为佳,更适合作为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致右心重构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比格犬为实验对象,采用右侧开胸短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切开右心房,心脏不停跳直视下剪除三尖瓣叶,根据术中心脏超声TR与右心房面积比(TR/RA)分为重度TR组(n=8,40%≤TR/RA< 70%)、极重度TR组(n=3,TR/RA≥70%),假手术组为对照组(n=3,无TR).超声心动图定期追踪检查,对饲养满18个月的2条犬处死,取器官组织标本.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最长饲养超过540 d,存活率为100%.手术组犬体质量逐渐增加,部分犬出现腹水.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右心功能减退,处死的手术组比格犬解剖发现肝硬化及大量腹水,提示发生右心重构和右心衰竭.假手术组手术前后未见差异.结论 直视下剪除三尖瓣叶可成功建立TR致右心重构的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存活率高等特点,是研究右心重构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无心跳供体心脏移植热缺血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未经药物预处理的无心跳供体心脏移植成功的热缺血时限。方法实验犬30只,供体和受体组各5只,对照组:心脏以0℃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溶液(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arate solution,HTK)500ml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跳后切取供心,置于0℃HTK液中保存2h;热缺血16min组:心脏缺氧停跳后热缺血16min.用0℃ HTK液500ml灌注冲洗冠状动脉,切取供心.置于0ccHTK液中保存2h;热缺血18min组:心脏缺氧停跳后热缺血18min,灌注及保存方法同热缺血16min组。以标准心脏移植方法行原位移植,监测供体心脏移植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质量,测定心肌酶等指标,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心脏移植实验中对照组及热缺血16min组均可成功复跳、脱离体外循环辅助,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缺血18min组仅有2例可以脱机,与对照组及热缺血16min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dp/dtmax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16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质量及心肌酶明显升高(P〈O.05),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破坏明显。结论常温热缺血16min的供心有可能被成功用于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