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少针灸医生忽视脉诊在针灸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应用,仅根据症状、部位对症治疗,往往容易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误。《灵枢·九针十二原》开篇即提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在针灸治疗前通过脉诊来体察病者脏腑气血之盈亏,病邪之虚实,病性之寒热来决定选用或针或灸等不同治疗方法以及穴位、针具、手法等。《灵枢·刺节真邪》也提出"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可见针刺有别于汤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手术的改进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1年2月64例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27例为双侧切口,其中双侧固定片18例、单侧固定片9例,包括2例肋骨骨痂包绕成骨、2例严重漏斗胸;37例为单侧切口。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平卧位,选固定片侧原手术侧切口,将固定片外露出皮肤后去除,再使用骨科旋转器将钢板向外稍扳直后,向下沿着钢板弧度将钢板拉出。结果手术时间10-75min,平均21min;术中出血量5—450ml,平均为15ml。2例(3.1%)术中出血量〉400ml,为钢板固定片骨痂形成,术中损伤肋间血管导致出血;1例(1.6%)钢丝遗留再次手术去除;4例(6.2%)术后少量气胸,2例(3.1%)术后术口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1—13d,平均2.5d。术后1年取出钢板2例(3.1%),术后2年3例(4.7%),术后3年59例(92.2%)。2年内拆除钢板原因为患者对钢板过敏致钢板外露(4例)和钢板严重移位(1例)。64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6.8月,所有患者均保持同术前相近的良好漏斗胸畸形矫正效果。结论漏斗胸Nuss手术患者钢板多在3年后去除,通过改良Nuss术后钢板取出手术方法,采用固定片侧原手术侧切口,将固定片外露出皮肤后先去除,然后将钢板向外稍扳直后沿钢板弧度不翻转钢板向下将钢板顺原位取出,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6.7(17~68)岁,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不需有创性操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出院后1周复查胸部x线片均无异常。结论部分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孔法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应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8例,术中于第3、4肋骨表面以电凝钩烧灼切断交感神经,术后随访,并将单孔法与二孔法两种术式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68例均于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5例因术中发现合并肺大疱加做肺大疱切除术(三孔);单孔法41例,二孔法22例.术后随访1~ 26个月,平均12.3个月.全体患者手部多汗均消失,有效率100%.单孔法和二孔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有效率等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上胸段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可以获得与二孔法同样满意的疗效,同时进一步减轻了手术创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微创Nuss矫治术对漏斗胸患者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应用微创Nuss矫治术治疗的676例漏斗胸患者资料,其中182例具备完整的术前和术后1、3年肺功能数据.按年龄分为儿童组(6~12岁,34例)、青少年组(13~18岁,80例)、成人组(〉18岁,68例),其中71例具备完整拆除钢板后1年肺功能数据,分组为儿童组(20例)、青少年组(22例)、成人组(29例).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术前、术后1、术后3年、拆除钢板后1年的肺功能指标,探讨微创Nuss矫治术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儿童组术前、术后1年、3年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青少年组及成人组术后1、术后3年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积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年、3年最大呼气中段流量、用力呼出肺活量50%时的流量、用力呼出肺活量75%时的流量较术前有改善(P〈0.05);拆除钢板后1年,3组病例肺功能数据均较术前有提高,其中以儿童组肺功能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 微创Nuss矫治手术后拆板前儿童患者肺功能与术前类似,青少年及成人患者部分肺通气功能受损;拆除钢板后各年龄段患者肺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2岁前施行手术者肺功能改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食管粘膜下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案要 患女,3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于2005年1月28日入院。患于6月前出现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可进半流。近1月出现胸骨后不适及呕吐,自述体重下降约6斤。X线食管钡餐(图1)发现食管下段约8cm病灶,呈卵圆形充盈缺损,粘膜皱襞增粗,柔软,钡剂通过中度受阻,良性肿瘤(平滑肌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与目的 脑转移已经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预防性脑放射是否用于NSCLC目前仍没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局部晚期NSCLC术后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以便确定预防性脑放射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分析其脑转移的高危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期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56.9%、44.8%。全组病例脑转移发生率为38.1%(85/223)。多个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个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非鳞癌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以及鳞癌患者(P=0.000,P=0.000,P=0.013)。脑转移的高危数学模型:logit(P)=8.215-0.903×纵隔淋巴结阳性数-0.872×手术性质-0.714×病理类型-1.893×纵隔淋巴结转移程度-0.948×病理分期-1.034×术后化疗。P≥0.44为脑转移高危人群。结论 局部晚期NSCLC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有:非鳞癌、纵隔多区域淋巴结转移、纵隔多个淋巴结转移。P≥0.44可能作为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临床研究中行预防性脑放射的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8.
Ⅲ 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法国的IALT(International Adjuvant Lung Cancer Trial)显示术后辅助化疗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5%,加拿大的JBR10和美国的CALGB9633的结果提示第三代化疗药物能进一步提高早期(ⅠB~ⅡB期)NSCLC术后的疗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后化疗对完全性切除术后ⅢA-N2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术后确诊为ⅢA—N2期NSCLC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术后化疗组(79例)与单纯手术组(71例)。术后化疗组的患者接受长春瑞滨或紫杉醇+卡铂化疗,每3周一次,共4周期。结果 术后化疗组86.1%(68/79)的患者接受了4个周期的化疗,没有患者死于与化疗相关的毒性作用。25%的患者出现Ⅲ~Ⅳ度白细胞减少,2%的患者出现发热型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56%、35%。全组中位生存期为879天,1年、2年、3年总生存率为81%、59%、43%;无瘤中位生存期为620天,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63%、45%、25%。术后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897天,单纯手术组为821天(P=0.0527);术后化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1%、76.28%、49.62%,单纯手术组分别为88.24%、60.13%、43.73%,其中1年、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56、2.427,P均<0.05)。脑转移为最常见的首发转移部位,占26.0%(39/150),其中术后化疗组为22.8%(18/79),单纯手术组为29.6%(21/71)(P〉0.05)。术后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中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2天、512天(P=0.122),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7.6%(P〈0.01)。全组出现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90天。结论 ①术后化疗虽不能显著延长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但显著提高了1年、2年生存率。②术后化疗没有减少ⅢA-N2期N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但推迟了脑转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全肺切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施行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6例,年龄46~ 83岁,平均62.2岁.手术全部通过3个胸腔镜切口完成,不撑开肋间,完全在胸腔镜视野下使用腔镜器械进行解剖性全肺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病例.平均手术(174.6±52.7)min;无输血病例,术中平均出血(121.8±87.5) ml;每例清扫淋巴结平均(5.2±1.1)组,清扫淋巴结平均(16.0±3.2)个;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4.2±1.8)天;术后平均住院(13.0±3.1)天.结论 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并未增加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值得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Nuss手术矫治复杂漏斗胸的经验和方法.方法 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施行漏斗胸Nuss手术443例,其中Haller指数>6的极重度漏斗胸、严重不对称漏斗胸、有合并症的漏斗胸、复发性漏斗胸以及需放置多根钢板方能矫形满意者纳入复杂漏斗胸范畴,共95例,依漏斗胸复杂性的不同,分别和综合采用多种改良的Nuss手术技术:多钢板、斜行钢板、双弧形钢板等个性化技术;改进钢丝固定方式;合用截骨术;辅助小切口;不同侧置入胸腔镜;合并症的分期或同期手术等.结果 9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90.13 ±39.12) min,失血量(45.41±19.23) ml,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13.6%.术后平均住院(7.21±2.87)天,效果良好,优良率92.6%.结论 对复杂的漏斗胸采用改良的Nuss手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能取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