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0±7.9个月,单节段B组为15.8±8.8个月,双节段A组为14.8±6.4个月,双节段B组为15.8±8.2个月,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节段A、B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同节段A、B组间比较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双节段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3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B组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双节段A组(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率单节段B组(32.14%)与单节段A组(6.82%)比较、双节段B组(40%)与双节段A组(9.52%)比较更高(P0.05)。根据Pfirrmann分级,双节段B组(30%)比双节段A组(4.76%)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中双节段(30%)比单节段(7.14%)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A组中单、双节段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比A组高(P0.05)。结论:颈前路单/双节段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相比,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Zero-P可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且在双节段比较中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蒙药材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结果:对照品芦丁在0.01~0.08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66%(RSD=2.46%),多叶棘豆总黄酮平均含量为0.332 8 mg/g。结论:建立了蒙药材多叶棘豆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多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安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变化趋势,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西安市9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选择17个病区村,调查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并测定水氟浓度;选择病区村8~12岁全部在校儿童,调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检测尿氟浓度。结果显示,17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已全部改水且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水氟范围为0.16~1.67mg/L,均值最高为1.65 mg/L;饮水氟浓度合格15个村(占88.24%)。共调查8~12岁儿童675名,氟斑牙检出率为20.44%(138/675),氟斑牙指数0.40;检测儿童尿样503份,几何均数1.46 mg/L;水氟浓度超标村的氟斑牙检出率及尿氟浓度均显著高于水氟浓度合格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安市氟病区水氟超标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和尿氟浓度仍较高,今后应持续开展监测,关注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了解氟病区水氟含量与8~12岁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患病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提高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西安市20个不同水氟含量的病区村作为监测点,调查监测点8~12岁全部在校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患病情况.结果 20个监测点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22.71%,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随着水氟含量的增加而上升(x2=171.37,P<0.01),水氟含量1.0~<1.5和≥1.5 mg/L 2个组氟斑牙患病率均超过30%,最高达到了50%.929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28.20%,龋患率随着水氟含量的升高而降低(x2=36.24,P<0.01).水氟含量<0.2 mg/L组龋患率高于其他4个组(P<0.05).在性别分布上,男、女生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女生龋齿患病率高于男生(x2=6.82,P<0.05).结论 预防氟斑牙和龋齿流行适宜的水氟范围为0.2~1.0 mg/L,在监测儿童氟斑牙病情的同时应密切关注龋齿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作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Nd—YAG激光手术治疗牙龈瘤62例,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4年,无病例复发。作者认为Nd—YAG激光治疗牙龈瘤,操作简便易行,集切割、止血、缝合为一体,大大减少了手术程序。且能保留病变区牙齿从而保持口腔牙列及咬合的完整性。临床证明此法适宜于口腔的解剖特点,可以取代传统的牙龈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郭晋梅  徐培杰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598-1599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维生素B2联合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温县妇幼保健院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018年1月—2020年1月),其中40例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单一组),40例采用蓝光照射+维生素B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三联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CD3+、CD8+、CD4+水平.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三联组92.50%高于单一组72.50%(P<0.05);与单一组比较,治疗后三联组血清TNF-α、CRP、CD8+水平较低,CD3+、CD4+水平较高(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维生素B2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效果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成药肿痛安胶囊内服联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牙周炎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0.8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成药肿痛安胶囊内服联合治疗,2粒/次,3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牙龈疼痛、红肿、出血、口臭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痛感进行评分,其他证候根据轻重给予0~3分评分,观察评分的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后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进行检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情况;计算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2.4%,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4%,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疼痛、红肿、出血、口臭等主要症状有所改善,疼痛VAS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与治疗前比明显改善,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突出(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有所升高,经治疗后有所降低,而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治疗前比则有所升高,以治疗组患者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内服联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牙龈痛感,有效改善患者的善牙龈质量和牙周袋病变,抗炎作用显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磷酸钛钾激光(potassium titanyl phosphate laser,KTP激光)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疗效、注意事项及相对传统硬化剂注射、平阳霉素注射等治疗方法的优势。方法:咽喉部血管瘤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5~66岁,平均(44.1±14.4)岁。其中声带团簇状血管扩张4例,室带、会厌喉面血管瘤1例,会厌血管瘤1例,披裂血管瘤3例,舌根+口咽侧壁血管瘤1例,口咽后壁血管瘤1例,口咽喉咽侧后壁+喉部+梨状窝多发性血管瘤4例。口咽部血管瘤在表明麻醉直视下治疗。声带团簇状血管扩张患者在表麻后电子喉镜引导下治疗。室带、会厌、咽侧及梨状窝等处血管瘤需全麻支撑喉镜和/或开口器暴露下治疗。KTP激光治疗仪,功率6 W,连续输出。术后1个月、半年及1年复查喉镜及CT或MRI。随访时间(9.9±4.8)个月。结果:声带团簇状血管扩张患者术后1个月声带血管瘤消失,声带黏膜上皮化良好,无瘢痕,发音疲劳感明显改善。口咽部血管瘤术后1个月瘤体完全退缩,上皮化良好,无瘢痕,咽部异物感消失。会厌血管瘤完全退缩,会厌组织稍厚,咽部不适改善。披裂血管瘤患者术后1个月瘤体完全褪缩,有1例术后少量出血,有1例瘤体退缩后有稍许瘢痕。室带、会厌喉面血管瘤患者经1次治疗瘤体褪缩50%,咽喉不适症状改善。口咽喉咽侧后壁+喉部+梨状窝多发性血管瘤经2次治疗瘤体褪缩约75%,咽部不适症状基本消除。结论:KTP激光"准接触式"照射是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保持黏膜上皮完整性对于减少术后瘢痕及出血有重要意义。由于KTP激光的组织照射穿透深度的限制,对于位置深在、瘤体组织厚度超过1 cm的咽喉部多发血管瘤患者采用瘤体平阳霉素/博来霉素等注射+KTP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有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