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不同倾斜角度及不同试验反应对受试儿童心理恐惧的影响。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107 例,年龄5.5~17.8(12.0±2.8)岁,男52 例,女55 例,随机选取60°、70°或80°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BHUT 阴性者保持同一倾斜角度进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采用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在试验结束时让受试儿童对HUTT 过程中心理恐惧程度进行自我评定。结果 倾斜角度为60°、70°、80°的3 组受试儿童HUTT 阳性率、血流动力学改变、反应类型分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60°、70°、80° 3 种倾斜角度对受试儿童心理恐惧程度的影响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 阳性儿童(n=76)心理恐惧程度明显高于HUTT 阴性儿童(n=31)(P<0.01)。结论 HUTT 可引起受试儿童心理恐惧;60°、70°、80° 3 种倾斜角度受试儿童心理恐惧呈递增趋势,但差异不显著;HUTT 阳性反应可显著增加受试儿童心理恐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充维生素D(VD)对未控制哮喘儿童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  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131例未控制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VD,对照组未给予VD,其余治疗相同。随访3个月,每个月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 25OHD)、肺功能和FeNO,评估临床控制水平。  结果  (1) FEV1%、FeNO在2组间、各时点间、组间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FEV1%=9.545、600.842、12.018,FFeNO=7.037、1 118.111、37.062,均P<0.05)。(2)治疗第1、2、3个月,2组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EV1%=2.032、2.310、2.562,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FEV1%上升快。(3)治疗第1、2、3个月,2组Fe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2、-5.940、-5.024,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FeNO下降快。(4)治疗第2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良好控制率高(51/20 vs.28/32,χ2=8.602,P=0.003),第1、3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给予未控制哮喘儿童补充VD可能更快地提高FEV1%、降低FeNO,使哮喘控制提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例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为5岁和8岁,临床表现为急性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衰竭、肝性脑病、肾衰竭、心肌损伤、脏器出血,肝大,裂隙灯下K-F环阳性,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应用DNA序列分析检测ATP7B基因外显子区域,2例患儿分别为p.P992L和p.A1063V复合杂合突变、2764del9缺失突变。结论儿童急性肝损伤应警惕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24 h血压监测(ABPM)评价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 2月至2012年8月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明确的NMS患儿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6~13岁。经健康教育结合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后复查临床症状、HUTT及ABPM。结果:(1)28例NMS患儿中,血管抑制型22例,混合型5例,心脏抑制型1例。(2)治疗效果随访:临床症状好转率96%(27/28),HUTT好转率64%(18/28)。(3)ABPM随访: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PM参数昼夜变化模式:“勺型血压”从治疗前的29%(8/28)提高到治疗后的50%(14/28);“非勺型血压”从治疗前的71%(20/28)下降到治疗后的50%(14/28)。结论:ABPM作为一种有效、客观、无创性监测方法,对评价儿童NMS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胸闷痛儿童静息期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及ST段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以不明原因胸闷痛(静息期)为主诉的6~14岁儿童122例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分HUTT阳性组(n=61)和HUTT阴性组(n=61)。测量卧位与立位12导联心电图的心率及Ⅱ、Ⅲ、aVF、V5导联T波和ST段振幅。结果 (1)HUTT阴性组:立位较卧位心率增快(P<0.05),Ⅱ、Ⅲ、aVF、V5导联T波振幅降低(P<0.05);Ⅱ、aVF、V5导联ST段振幅增加(P<0.05)。(2)HUTT阳性组:立位较卧位心率增加(P<0.05),Ⅱ、Ⅲ、aVF、V5导联T波振幅降低(P<0.05);V5导联ST段振幅增加(P<0.05)。(3)T波振幅及ST段振幅变化:立位与卧位心电图Ⅱ、Ⅲ、aVF、V5导联T波及ST段振幅在HUTT阳性组、HUTT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和ST段振幅差比较:HUTT阳性组卧位与立位心电图Ⅱ、Ⅲ、aVF、V5导联T波振幅差及心率差较HUTT阴性组增加(P<0.05)。结论 不明原因胸闷痛静息期儿童HUTT阳性组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振幅差及心率差较HUTT阴性组增加,表明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振幅变化对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5—9岁儿童为发病高峰年龄组,其次是10~14岁年龄组,但近年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发病率占所有肺炎的20%-50%,占住院肺炎的10%~20%,每4—5年有1次流行,故亦被戏称为“奥林匹克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在用药方案及辅助用药方面的经验各异,如治疗过程中及时加用激素抑制机体过强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可使治疗效果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V)儿童心室晚电位(VLP)变化。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 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明确诊断的VVS-V儿童184例(研究组)。年龄4~14岁, 平均(10.54±2.15)岁。男85例, 平均(10.85±2.01)岁; 女99例, 平均(10.27±2.24)岁。同期按性别及年龄匹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105例为对照组。采用广东中山博爱医用电子仪器厂的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对受检者进行VLP检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儿童VLP变化。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心率(HR)降低[(83.96±12.27)次/min对(87.28±13.75)次/min, t = -2.113, P<0.05]、总QRS时间(TQRS)延长[(84.89±12.05) ms对(81.21±8.23) ms, t = 3.070, P<0.05]、高频低幅时限(LAS40)延长[(62.43±19.17) ms对(56.79±1.83) ms, t = 2.442, P<0.05] 、均方根值(RMS40)增加[(28.73±7.23) μV对(26.89±7.36) μV, t = 2.059, P<0.05]。结论 VVS-V儿童较健康儿童HR降低,TQRS、LAS40延长,RMS40增加,提示VVS-V儿童有可能会发生心血管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