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毛根鞘囊肿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毛根鞘囊肿的平扫CT表现,对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缘及CT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9例均为单发,7例发生于头皮下,1例发生于鼻翼部,1例发生于眉弓,病灶直径在0. 6~1. 9cm,其中 1cm 7个,1cm 2个,病灶均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边界清,密度不均伴不同形态的钙化。结论外毛根鞘囊肿的CT多表现为皮下,边界清,有钙化的软组织良性结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收治的56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并以单纯CT检查和单纯MRI检查为对照,分析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CT和MRI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5.71%,单纯CT为58.93%,单纯MRI检查为62.50%。CT和M砌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CT(χ2=7.8637,P〈0.01)或MRI检查(χ2=10.0358,P〈0.01)。结论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高,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妇女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和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 268例妇女进行了问诊、触诊、红外线乳腺检查、B超、钼靶X线和病理样品等检查。结果2 268例妇女中患有乳腺疾病798例,患病率为35.18%,乳腺癌的患病率为0.18%,年龄以30-40岁组最高(46.30%)。职业是农民和工人较低,文教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较高(P〈0.01);患病原因与生育、未哺乳、避孕药物、人工流产、精神因素造成内分泌失调有关。结论乳腺疾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更全面地保障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无创通气(NV)是相对有创通气而言,指不通过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气道处理技术而向肺输送气流的机械通气,可以分为负压通气和正压通气两方面。近十多年,无创正压通气(NPPV)再次复苏,大量的临床实验文献相继涌现,不断拓展NPPV的应用领域。本文将对近年来NPPV临床应用进展方面  相似文献   
5.
6.
在凝血障碍的同卵双生子中进行的实验结果提示:输注FFP能纠正凝血障碍,使FFP广泛用于PT轻至中度升高病人。但依据凝血试验变量预测出血风险的假设正受到挑战。大量的研究用于评估中心静脉插管、肝脏活组织检查、胸腔穿刺术、穿刺放液术和腰穿后的出血情况,均表明出血风险与输前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或血小板计数轻度异常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中国十余年来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全文数据库》获取资料,对1998年1月一2013年12月国内期刊报道的Bmgada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区域分布、临床特征与治疗进行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Brngada综合征患者476例,男性占94.33%,主要分布于沿海与经济较发达地区。以晕厥症状或意识丧失为主要首发临床表现者,占65.54%,30-50岁发病者占68.91%,为发病高峰。心电图特征以I型为主,占68.07%。院外死亡或人院抢救失败者占25.32%,植入ICD仅占总患者18.28%。结论中国Brngada综合征以男性患病为主,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晕厥与猝死率较高,死亡率高,ICD植入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清钙浓度的变化,对采集前补钙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预防献血者枸橼酸中毒反应较为有效及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153名无偿成分献血者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在献血者单采前30分钟口服钙剂(相当于钙270毫克),分别检测口服钙剂前、单采开始时、单采后30分钟、单采结束时的血清钙浓度。结果口服钙剂后30分钟,献血者血清钙浓度达到最高峰。单采血小板开始后血钙浓度降低。结论单采开始后30分钟内血清钙浓度降低最快.应积极关注、必要时补充口服钙剂以有效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保存期病变的分子表达和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在标准血库保存条件下保存,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不断激活,血小板活化后表达、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其“活化”的形态学变化还常伴有凋亡,保存血小板中这些细胞因子作用至靶细胞后,触发一系列反应,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了解血小板保存时这些分子的表达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封闭这些因子的生成,提高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10.
美国每年输注的红细胞超过1千万单位,其中1%~6%的输血存在不良反应(Brittingham&.Chaplin,1957;Heddle等,1993;美国国家血液数据中心,1997)。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一种最常见的输血反应(Dzik等,2000),主要由残留白细胞引起。过滤去除血液制品中的残留白细胞不仅能降低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而且也有助于预防某些经细胞内传播的病原体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