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450±700)g,范围为1010~5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0/8];死亡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存活组[6/8与22.2%(8/36),χ^2=6.147](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较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胃穿孔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突然出现的腹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尽早手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完全胃肠外营养静脉导管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静脉导管的护理是重要环节,作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献,总结完全胃肠外营养时导管的材质、种类;置管的部位、方法及护理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Bax、TGF-β在小儿增生期与退化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儿增生期及退化期血管瘤中Bax、TGF-β的表达。结果:Bax在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的阳性表达率为43、75%和88、89%;,I℃F—p在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的阳性表达率为43.75%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性。结论:Bax、TGF-β可能是引起血管瘤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韩世范  任红霞  焦然  曹妍  朱瑞芳 《全科护理》2020,18(10):1193-1196
综述加拿大开业护士处方权和注册护士处方权准备框架,以期为我国护士处方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仪器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方法将来源于400 m L全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随机分为2组,第1组使用CYTOTHERM-4T.6C低温融化箱制备,第2组使用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用血凝仪检测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不同仪器制备的Ⅷ因子(FⅧ∶C)含量分别为(94.2±18.1)和(113.0±32.9)IU,纤维蛋白原(Fgb)含量分别为(218.1±39.3)和(230.9±34.1)mg;Ⅷ因子含量合格率分别为79.2%和100%,纤维蛋白原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7.9%和93.8%。经统计学分析,2种仪器制备的Ⅷ因子含量及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种仪器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均符合国家标准,ZBK-LCD-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质量更优,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康传贞  李翠莲  任红霞 《齐鲁药事》2009,28(10):611-614
本文综述了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的原理、操作技术和在天然产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腹裂8例,均采用免缝合一期腹裂修补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4例,女性4例,就诊时间为出生后1~65 h,体质量(2210±170)g。其中1例在产前获得诊断而剖宫产娩出,余均为顺产娩出。8例腹裂患儿均为中、小  相似文献   
9.
任红霞  郭欣  曹珺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85-1387
目的了解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为献血者招募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的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其血液中ALT、抗-HCV的检测结果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91434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为2.41%,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②年龄在26~40岁的献血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③ALT、HCV阳性率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自由职业者和农民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⑤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阳性率低于初中及以下的献血者。结论招募低危献血者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年轻人、高中文化程度者、工作较稳定者是较安全的献血者,应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献血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适龄健康的公民积极地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期发病更为少见.其临床表现不一,术前不易确诊,常合并其它畸形,临床往往延误诊治.我院1982年1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畸形10例,就其临床特点、诊疗体会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