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不发酵糖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回顾性研究近5年我院ICU医院获得性不发酵糖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22个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COPD、胃酸分泌抑制剂、镇静剂、误吸、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切开6个为高危因素。结论患者误吸、COPD、胃酸分泌抑制剂、使用镇静剂、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是导致医院获得性不发酵糖菌肺炎的危险因素;而患者昏迷、胸腹部手术、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任婵  孙海梅 《中原医刊》2014,(11):61-62
目的:探讨氨茶碱在产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产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茶碱10~40 mg /h持续静脉泵注,每24小时氨茶碱总量〈1000 mg,连续2~3 d。两组患者于心力衰竭发生时和症状缓解后30 min、24、48 h分别测定血清B型尿钠肽( BN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动脉血氧合指数( OI)及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观察组持续应用氨茶碱期间每天均检测血药浓度。结果在心力衰竭发生时,两组患者的BNP和cTnI增高,OI降低,症状缓解后逐渐改善,24 h及48 h三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持续应用氨茶碱期间,每天监测血药浓度均在安全有效范围。结论对于产后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适量维持应用氨茶碱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国粉  杨肖蓉  任婵  苏瑜  王英 《安徽医药》2018,22(2):257-260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 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危重症患者的血脂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婵 《新医学》2009,40(2):132-134
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危重症患者的脂代谢异常日益受到重视。在危重症的救治中,血脂水平低对预测其感染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血脂代谢的氧化供能、消耗与利用的增加及合成减少等有关。目前已有多种针对血脂异常的干预研究。该文对上述研究进展作了简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6岁,因发现乙肝病毒标志物10余年,乏力、纳差,皮肤黄染1个月余收入院,入院后诊为乙肝后性肝硬化,拟行原位肝移植术。入院后查血生化:谷丙转氨酶305U/L,谷草转氨酶320U/L,总胆红素356.3μmol/L,尿素氮12.3μmol/L,肌酐95.4μmol/L,术前发现患者尿量减少,反复静脉推注速尿但效不佳,每天尿量为500—700ml,考虑存在肝肾综合征。术中患者仍尿少,给反复静脉推注速尿,整个手术过程历时约十余小时尿量仅750ml。术后虽已反复静脉推注速尿、畅苏、甘露醇,但尿量约4,10ml/h。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通过干预治疗对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反思陈旧的认识,遏制滥用止血药物的行为,为临床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0例入住ICU的APACHEII评分〉12分,但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的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血凝酶1KU/d静脉注射,氨甲苯酸0.4g/d静脉滴注共3d的干预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上述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入住ICU的第1d和第3d抽取外周血,动态监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6项实验室指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入住ICU后第1d监测的凝血指标相比较,其P值均〉0.05,说明两组患者分组随机,具有可比性。2、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入住ICU后第3d监测的凝血指标相比较,其P值均〉0.05,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干预治疗和无干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临床研究,可指导临床医师在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但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时,即使是APACHEII评分〉12分的危重症患者,也不必习惯性地“常规”给予止血药物,避免过度治疗,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及过度干预治疗所带来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口内切口联合穿颊入路下颌角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沿升支前缘至外斜线表面切开粘膜、肌层及骨膜,剥离显露下颌角骨折部,用骨膜剥离器置入骨折缝缓慢撬动辅助复位,同时逐渐转张口位为闭口位,恢复咬合关系,颌间结扎,将小型钛板垂直置于外斜线外侧骨折线上,塑形使之与骨面贴切,从口外相对应皮肤作4mm穿刺小切口,用自制导孔器(一次性注射器针套)或穿颊器配合垂直骨面钻孔,旋入螺钉固定,骨折不稳定者,再于下颌缘上5mm处增加1板固定。结果:36例均达到稳定固定并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及张口度。结论:口内切口联合穿颊入路手术治疗下颌角骨折,固定可靠,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82岁,胃窦部后壁溃疡穿孔,行穿孔修补术后转入ICU。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体温36.8℃~38.0℃,脉搏(80~110)次/min,呼吸(19~24)次/min,血压92~123/50~80mmHg(由升压药多巴胺7~8μg ●kg-1●min-1静滴维持)。神清合作。气管切开,简易呼吸囊气切处给氧,吸氧浓度61%,外周氧饱和度>90%。桶状胸,肺气肿征(+),双中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穆?80~110)次/min,频发房早,偶发交界性早搏。腹平坦、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0~1)次/min,持续胃肠减压,胃液呈黄绿色。入科后第三天夜间出现烦躁,无其它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