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化工厂的一个车间生产间苯二胺已有30年历史。生产原料为硝基苯,加混酸,经硝化反应、精制、分离、铁还原、过滤、浓缩和蒸馏等步骤,最终得纯度98%以上的间苯二胺。整个工序在硝化反应前为管道控制连续加料,其后为人工间断加料、出料以及铲  相似文献   
2.
聚四氟乙烯几乎无毒性,但在生产过程中的四氟乙烯单体、热裂解气和裂解残液气的成分近10种的毒性相差极大。例如大鼠Lc50:四氟乙烯暴露4h为40000ppm,而八氟异丁烯暴露2h1.5ppm。各种有毒成分的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病变为主,且可有中枢神经抑制、发热及心、肝、肾等损害。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3.
职业病学是一门临床医学,要对职业中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而又是一门预防医学,要对可能引起职业病的工厂进行调研,寻找危害因素,提出改进意见,杜绝病因,预防发病。另外,职业病学是一门专科医学,专门研究职业病的  相似文献   
4.
氯乙烯为合成聚氯乙烯的单体,制造聚氯乙烯塑料的原料。氯乙烯为已知对人致癌剂,主要致肝血管肉瘤,还可能引起脑瘤、肺癌和肝癌等。1982年曾对上海××化工厂接触氯乙烯的作业工人进行恶性肿瘤回顾性队列调查,未发现肿瘤增多趋向。现将该队列直至1989年的追踪随访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硝基苯接触工人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徐麦玲,唐桂芬,丁钺,陈企勋硝基苯是强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急性接触临床上能引起缺氧、紫绀,已为人们所熟悉。慢性接触可引起神经功能改变外,还可致肝脏损害。硝基苯慢性接触致肝脏损害的临床报道甚少,未引起重视。我们对某化工...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伴发淋巴瘤1例报告馀麦玲,朱会耕,丁钺,刘万生本文报告1例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呈植物状态,两年后发生淋巴瘤的罕见病例。详情报告如下。某男,30岁,油漆工,住院号198179。患者于1984年8月11日上午在某化工车间油漆设备,因排风...  相似文献   
7.
铅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呼吸状态下(平静呼吸、深呼吸)心电图R-R间期的变异来反映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共对57名铅作业工人和38名非铅作业工人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深呼吸时R-R间期变异是反映心脏植物神经功能较敏感的方法。研究发现,不论在平静呼吸还是深呼吸时铅中毒组R-R间期均值均比对照组延长,且差别有极显著意义。铅中毒组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5%,较对照组10.5%为高。但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随着铅负荷增加,铅作业组,尤其是铅中毒组R-R间期变异范围明显减小,铅吸收组、接触组R-R间期变异也有减小,但不如铅中毒组明显。本文结果提示:铅对心脏植物神经具有损害作用,并且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是铅毒性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8.
晚期淋巴瘤患者,在常规化疗和局部放疗无效后改用自身骨髓移植和较大剂量氮芥静脉冲击(下称AMT-HN_2)洽疗,使患者有不同程度缓解,被抑制的血象在短期内可迅速恢复。现将本院4例晚期  相似文献   
9.
1962年11月初上海郊区某生产队发生一次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暴发性流行。其特点为。(1)流行时间比较短,病例比较集中;(2)急起发病,件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3)嗜酸粒细胞增多;(4)未经特殊治疗,自觉症状均能在短时期(一般为半个月左右)内自行消失。符合上述标准者计71例。本文总结其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以及病因学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冷冻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0月~1979年6月,我们应用上海市中心血站供应的冷冻血158袋(每袋200毫升),分别输给34例贫血患者。输冷冻血后发热反应较ACD全血明显减少,未发现其它过敏反应。分次少量输注亦未见有输血后溶血反应。对象与方法本组34例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14~6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2例、淋巴肉瘤2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蛋白尿(PNH)各1例以及尿毒症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