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膝关节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46例经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病变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其中5例行MRI增强。结果:MRI可显示增厚的滑膜及关节积液程度,对病变的诊断有所帮助;滑膜软骨瘤病和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少数滑膜病变的MR信号具有特征性。结论:MRI能清晰显示滑膜病变的范围和关节腔积液的程度,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是较常见的小儿心血管疾病之一,但因其发病缓急、病情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因而误诊时有发生,为了使本病能得到早期诊断,避免误诊,笔者就我院1980年1月~1995年8月15例EFE首次院内就诊未作出正确诊断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如下。Ill$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2个月~2岁6个月,其中2个月~4个月6例,~l岁4例,~2岁6个月5例。暴发型3例,年龄均M4个月;急进型12例,年龄均M2岁6个月。首次就诊均以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力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咳嗽12例,气促15例,发钳10例,声嘶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骨成形术(POP)联合介入内固定术(IIF)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资料分析,将Mirels评分≥8分的40例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纳入观察,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OP联合IIF组19例,POP组21例,分别行POP联合IIF、单独POP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缓解、发生骨折、骨水泥渗漏和生存率情况,并对两组的上述指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别于术后1周,1、3、6个月和1年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及四肢肌骨肿瘤术后功能状态评分(EFES)来评价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并对这些指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OP联合IIF组17例疼痛缓解,6例骨水泥渗漏,无发生骨折者,随访6~18个月14例存活;POP组12例疼痛缓解,9例骨水泥渗漏,5例发生骨折者,随访3~18个月13例存活.2组间疼痛缓解和发生骨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水泥渗漏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1和0.761,P均>0.05).2组患者术后1周VAS、KPS及EF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6个月和1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OP联合IIF组1例患者术后15d发生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植入腔静脉滤器并抗凝治疗痊愈,其余患者无与手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POP联合IIF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安全、有效,能更好地缓解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60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一峰 《黑龙江医学》2012,36(1):56-57,62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与治疗,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以减少新生儿惊厥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临床分析我院5年来收治的60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痊愈出院46例,好转后出院7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3例。临床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 d内,其次为低血糖和低钙血症,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而后天性感染发生新生儿惊厥的时间相对较晚。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HIE、ICH有关,其次是低血糖和低钙血症。苯巴比妥仍是首选的抗惊厥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骼病变,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病例362例,将2种方法进行对照。结果362例穿刺针均在位,穿刺均获成功,并获得穿刺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其中285例穿刺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77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的准确率为78.7%(285/3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是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临床、影像和病理相结合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椎体病变患者经皮穿刺活检,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26例,腰椎37例和骶椎19例。影像学上表现57例为溶骨性病变,19例成骨性病变,9例溶骨性与成骨性病变共存。穿刺标本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临床怀疑感染性病变时行细菌学检查。对穿刺标本进行诊断的正确性分析。结果CT证实85例穿刺活检针均位于病灶内,81例取得病变组织,活检成功率95%。活检标本包括29例骨组织标本,5例软组织标本,47例骨组织与软组织混合标本,4例未取得标本;病理结果包括44例转移瘤,17例原发性骨肿瘤,18例感染性病变,2例正常椎体组织。79例诊断正确,诊断正确性97.5%。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是对椎体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学依据,且穿刺部位正确、三维定向好、损伤小,可以作为诊断不明确的溶骨性及溶骨与成骨混合性椎体病变拟行椎体成形术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7.
蒋辉  吴春根  顾一峰  张惠箴 《当代医学》2010,16(17):332-336
目的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通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研究,考察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分析影响诊断的各种因素。方法对比研究1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及临床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14例穿刺针均在位,穿刺成功,均获得穿刺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11例穿刺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3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的准确率为79.8%(11/14)。结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影像学诊断较难,需要结合组织细胞的病理确诊,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可以在微创情况下获得明确诊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病变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和取材的局限性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确诊困难甚至误诊的主要原因。需要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椎体压缩性骨折MRI信号特点与PVP术后疗效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前MRI信号特点及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术后疼痛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探索OVCF的MRI信号特点和PVP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116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根据MRI骨髓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将其分为部分骨髓水肿(A组)、完全骨髓水肿(B组)和无骨髓水肿(C组),然后比较3组术前、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3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疼痛缓解明显,B组比A组疼痛缓解程度大,表明骨髓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结论 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MRI信号特点对于OVCF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骨髓水肿比无骨髓水肿治疗效果好,且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口咽部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口咽部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18例口咽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11例腭扁桃体淋巴瘤和3例舌根淋巴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向口咽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4例咽侧壁淋巴瘤表现为口咽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病变范围较大,向周围弥漫性生长.CT和MRI可见病变的密度和信号均匀,可轻度强化,一般不发生坏死和囊变,肿块与相邻结构界限清楚.18例淋巴瘤患者有10例发现颈部有淋巴结转移.结论:CT和M RI能清楚显示口咽部恶性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周围组织的侵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远期疗效。方法17例患者19处椎体血管瘤,13处椎体无压缩骨折,6处椎体已发生压缩骨折。17例患者均诉不同程度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5例发生压缩骨折的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4例)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在DSA监测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5.8±8.7)个月。结果19处血管瘤椎体PVP均获得成功,术中每个椎体注射PMMA2~6ml,4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1例椎体其上椎间盘发生渗漏。短期随访显示17例患者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2例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患者症状消失,其余3例患者症状仍存在。长期随访示2例患者疼痛加剧,系邻近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引起。结论PVP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